近日,位于城市副中心宋莊潞苑北大街與徐宋路交叉路口東北角的純白色圍合建筑里,飄出悅耳的和田音樂,聲音藝術博物館正式開館,在第47個國際博物館日為首都北京這座博物館之城注入新鮮“血液”。

手持烏孜別克族彈弦樂器熱瓦普和拉弦樂器艾捷克,搭配笛子和手鼓,在現代化的下沉舞臺“分響中心”,一曲新疆民歌帶來耳畔“跳動”的音符。

演奏者來自新疆和田新玉民族歌舞團,這場演出呼應了聲音藝術博物館中的常設展《和田音樂》,五位藝術家跨越4000公里“以樂會友”,與北京的觀眾夢幻聯動,為開幕式帶來視聽盛宴。“這也是聲音藝術博物館存在的意義,匯聚中國各地的好聲音,把民族文化推向世界。”聲音藝術博物館創(chuàng)始人秦思源說。

據介紹,該博物館是本市首批可以對外開放的“類博物館”開放培育試點單位之一,于2020年籌備建設,由北京宋莊藝術發(fā)展基金會舉辦,今年2月5日啟動內部試運營,昨日正式對社會大眾開放。

作為全國第一個有關聲音藝術的博物館,聲音藝術博物館既有面向大眾的博物館、展覽空間、游戲空間、音樂廳、餐廳,也有面向聲音藝術家和學者的檔案館、駐留工作室。8200平方米建筑面積中,展覽空間占到80%。作為展覽空間的核心,“聲音總站”匯聚了北京的聲音、自然聲態(tài)、語言、歌唱、樂器、聲音原理、聲音與情感等主題單元。

聲音藝術博物館還有不少臨時展覽首次與觀眾見面。如聲藝空間“音顧”中國當代藝術中的聲音創(chuàng)作三十年回顧展,展出六位藝術大師的聲音裝置、影像作品;聲活中心“天上人間”聲音藝術展,集合了12位(組)藝術家關于聲音為媒介的裝置、影像作品,展覽空間層次豐富,比如樓梯間、天井、服務臺和天臺,力求讓每個作品的聲音融入生活。

該博物館還收錄了200多條老北京聲音。閉上眼睛,胡同里,知了低鳴,樹葉沙沙;再聽,盤旋在頭頂的鴿哨,院門口的叫賣聲,聲聲入耳,鄉(xiāng)音鄉(xiāng)韻最是動情。“冰川移動是什么聲音?”“聲音能看得到嗎?”除了尋找回憶,博物館里還能感受科技為聲音賦能,通過傳感器聽植物的“呼吸聲”,用高端聲影設備聽威德爾海豹在水下歌唱的聲音。

步入聲音藝術博物館的小樹林,其實已經走進了另一場展覽?!妒й櫟念l寬》展示的是已絕種鳥類的叫聲,通過用來捕鳥的喇叭呈現。所有音頻來自于歷史檔案,最早可追溯到1954年巴赫曼林鶯鳥的聲音。“這場展覽提醒我們,已失去的是回不來的。”新西蘭藝術家Dane Mitchell說。

“建筑奇跡”若谷樓此次也全新亮相,它于2003年建成,2011年向北平移了34米,如今定位為藝術家駐留場地。若谷樓重生,帶來了“若谷新聲:聲音與水泥”主題展覽,首展為秦思源的三件聲音作品:《回音倉》《椅經》《流》。他介紹,若谷樓由混凝土整體澆筑而成,樓層硬表面結構似洞穴,一二樓兩件聲音作品的轟鳴聲與特定空間形成回響音景,從而使觀眾感覺聲音可以進入身體內部。當踏入更為私密的頂層空間,聆聽第三件作品時,作品則布置了精確的高音聲,這聲音似乎進入了頭部而非整個身體。秦思源試圖借助這些聲音作品,來探索這座獨特建筑的物理特性以及建筑和人體的物理性質。

方寸之間,一覽縱橫。在宋莊,幾千名藝術家的工作室、畫廊、美術館、博物館星羅棋布,共同見證著宋莊藝術生態(tài)的發(fā)展。今天,人們談起宋莊,其場域已成為一個公共文化空間的概念。聲音藝術博物館又為城市副中心打造文旅產業(yè)體系、宋莊藝術創(chuàng)意小鎮(zhèn)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在場內容。“聲音藝術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將為宋莊帶來更多的文化敘事。”宋莊鎮(zhèn)黨委書記任存高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