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份,十位市民的照片登上了北京公交的站臺廣告牌,他們有著不同年紀的面龐,面對鏡頭甚至還帶著幾分相同的青澀。海報上只有一行字:2022年北京榜樣。而這正代表著這座城市對于凡人義舉的最高禮遇。

十多年來,“北京榜樣”評選已涉及46萬人,上榜的周榜人物、月榜人物數(shù)量也已超過1萬人。他們“藏”在這座城市的各行各業(yè)里,以凡人之力在危難時刻力挽狂瀾,在困苦時刻挺身而出,彰顯著市民的精氣神,也體現(xiàn)著這座城市精神文明的高度。

陽光北亞家政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趙小虎(右)在積極做好企業(yè)發(fā)展的同時,致力于社會公益服務,開展農(nóng)村婦女培訓就業(yè)脫貧等工作。圖為春節(jié)后,趙小虎從外省接來務工人員。北京日報記者 甘南攝 殷金鳳(右)是朝陽區(qū)呼家樓北社區(qū)原黨委書記。多年來,她以社區(qū)為家,樂于扶危幫困,善于解決問題,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解難書記”。褚英碩 正月初五,京承高速主收費站上,獲評“北京榜樣”的朝陽交通支隊民警敖翔開始了節(jié)日后期返程高峰的疏導工作。 北京日報記者 甘南攝

張旭:教科書式的防疫行為體現(xiàn)擔當

2022年,吉林人張旭來北京四年了。這一年的4月前,他與城市里的很多人相似,與室友合租著房子,幾乎每天都在工作地點和家之間穿梭、打拼,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這一年的4月過后,原本波瀾不驚的日子發(fā)生了巨變,這座城市的報端、熒屏、社區(qū),開始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他的名字,聽說過他的市民為他豎起大拇指,平凡的名字之外,人們還會在腦海中檢索出另一個稱號:“他就是那位‘中國好鄰居’,北京的218號感染者。”

張旭從沒想過自己會在異鄉(xiāng)出名。去年4月,北京進入新一輪疫情高發(fā)期,按照當時的疫情防控政策,密接、陽性人員都需隔離。張旭從事室內(nèi)設計行業(yè),在得知自己當天接觸的一位工地工長為密接人員后,他馬上自我隔離,當天便沒再返回所住的小區(qū)。待第二日得知工長確診后,張旭馬上向公司、工地和居住地所在的社區(qū)報備了情況,并獨自把車開到遠離人群的地方,在車上靜候12個小時,之后被救護車轉(zhuǎn)運至醫(yī)院。

到醫(yī)院后不久,張旭發(fā)起燒來,最終被確診,成為北京第218例新冠肺炎感染者。但因為前期所做的一系列舉動,讓他所在的居民樓避免了長時間的封。北京疾控中心曾稱,他教科書式的防疫行為,既保護了小區(qū)居民,又降低了社會傳播風險,為疫情防控爭取了寶貴時間。

而在教科書式的防疫行為背后,張旭向記者講述過他曾經(jīng)面臨的猶豫和思忖。比如在得知自己有可能感染時,他也考慮過回家,“但一想到別人,就覺得自己不能把他們都連累了,萬一呢”;在出院后隔離觀察期間,他也總害怕自己復陽再給別人帶去麻煩,“哪怕有一丁點傳染性,我都沒法安心,畢竟要面對同事、家人、社會,這我接受不了”。

張旭這種處處為人著想的行為擔當獲得了網(wǎng)友們的點贊,稱他是“來自于平凡生活的英雄”。對于張旭而言,在這段需要直面新冠病毒的經(jīng)歷里,所有抉擇的出發(fā)點,不過五個字:不連累別人。張旭來北京的時間不算太長,在這座偌大的城市里,他總怕給別人添麻煩,也總會習慣性地將“別人”放在“自己”前面。

城市里的人們也從不吝惜回饋這樣的仗義與擔當。去年5月,經(jīng)過20多天的治療和隔離觀察,張旭解除隔離出院。臨近晌午,艷陽高照,仍擋不住鄰居們的熱情,小區(qū)里的人一路相迎,為他拉起條幅送上鮮花和掌聲。一位小學老師遞給他一幅孩們畫筆下的“好鄰居”漫畫,也有居民將花費80多個小時制作的絲綾堆繡,親手送給了他。張旭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孩子們的作文里、發(fā)言中——“我長大了,也想成為他。”

這一年年末,張旭被評選為“北京榜樣”年榜人物。他也是這年榜單上十個人物中唯一一個北京“新市民”。雖然去年的疫情高峰早已過去,但是張旭曾經(jīng)為了保護更多人的舉動一直留在人們心中。張旭說,北京這個城市同時也在感動著他——任何一個為城市付出過、奉獻過的人,無論來自哪里,北京都會給予他熱情的擁抱與肯定。

郎佳子彧,是北京“面人郎”第三代傳承人,曾為參與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外國元首展示面塑。今年初,他榮獲“2022北京榜樣”年榜人物。北京日報記者 方非攝

王龍:城市溫情讓他在關(guān)鍵時刻挺身而出

與張旭的年齡相仿,山東人王龍來北京的時間比張旭還要早三四年。2022年6月,王龍因一次見義勇為,被評為“北京榜樣”的周榜人物,在那個夏天,一個誕生于剎那間的決定,讓王龍挽回了兩條生命。

事情發(fā)生在2022年6月3日,那天是端午節(jié)。傍晚,王龍帶著自己的孩子在石景山區(qū)冬奧公園永定河邊玩耍,忽然聽見有人呼救,扭頭一看,兩個孩子正被湍急的河水沖向遠處,一個距離岸邊十來米,另一個已經(jīng)被水沖到了六十多米遠的下游。來不及多想,王龍直接跳下水救人。

王龍回憶起那個瞬間,他說當時的自己是來不及思考的,“因為一旦權(quán)衡猶豫,甚至哪怕多看了我身邊的兒子一眼,我可能就沒有勇氣下去了。”6月初的北京,河水仍有些涼,永定河的那段河道也比王龍想象得更深。王龍一米八幾的大個子,在水里跑了幾步,就已經(jīng)觸不到底,他顧不上腳下的深淺,在搭救起距離岸邊較近的孩子后,又奮力朝遠處的另一個孩子游去。

王龍甚至已經(jīng)記不清自己是怎么游回的岸邊。實際上,趕到第二個孩子身邊時,他幾乎已經(jīng)力竭,快脫力的時候,甚至想過抓住水草來維持體力和平衡。王龍咬著牙拉著孩子游回岸邊時,落水孩子的媽媽癱坐在河邊,不住地向他表示感謝,當時的王龍“不想把這件事當成大事”,沒多休息一會兒,便離開了河岸。

但巨大的體力消耗,還是沒支撐王龍走出100米。離開河岸不久,王龍就暈倒在地。等到終于恢復意識,已經(jīng)是三個小時后,那時他已躺在了附近醫(yī)院的病床上。

這并不是王龍第一次在關(guān)鍵時刻出手相助。2021年8月,同樣是一個傍晚,在石景山區(qū)一棟建筑的頂層活動區(qū),王龍與同事合力攔下了一位想要跳樓的男子;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剛剛暴發(fā)時,他還在所在社區(qū)擔任了長達半年的志愿者。

于王龍而言,這些不假思索伸出的援手,毅然決然的挺身而出,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因為北京這座城市曾經(jīng)給予自己的幫助。

王龍說,北京是一座充滿正義感的城市。2014年剛來的時候,偌大的北京城,讓這個來自山東農(nóng)村的小伙有些不知所措。他回憶起那時初來乍到,某日兒子發(fā)起高燒,幾近昏厥,情急之下,他只好帶著孩子,開著外地牌照車途經(jīng)長安街,趕奔醫(yī)院。直到被執(zhí)勤的交警攔下,他才知道自己違反了交通規(guī)則。

當時王龍急得說不出完整的話,一個勁兒地跟警察重復著自己孩子的病情,執(zhí)勤的交警看到孩子不能說話,睜不開眼,沒猶豫立刻放行,還緊急通知了下一個路口執(zhí)勤的同事。

來北京快十年了,這件事王龍一直記在心底。對初入北京的人來說,這座城很大,光鮮繁華,林立的高樓間,似乎給人以疏離之感,但王龍知道,真正的北京并不冰冷。他說,正是北京這座城市中涌動的溫情與人情味,讓他在任何人需要幫助的時候,都能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

榜樣人物集體亮相。北京日報記者 方非攝

宋薛禮:百姓鎖匠三十年挽救七十余個家庭

跟張旭和王龍比起來,宋薛禮算得上是一名“老前輩”,王龍剛到北京的2014年,宋薛禮已經(jīng)成為了那一年“北京榜樣”的年度提名人物。與張旭的守善擔當和王龍的救人于危難不同,宋薛禮成為“榜樣”靠的是一門手藝。在約30年的平凡日子里,他用這門手藝,挽救了七十多條寶貴生命。

出生于1970年的宋薛禮是山西人。從部隊復員來到大興的那年是1992年,他選擇來投靠從事修鎖開鎖行業(yè)的大哥。雖然當上了鎖店里的“小跟班”,但當時的宋薛禮仍然一心想成為軍醫(yī),從沒想過自己會和大哥一樣成為一名真正的鎖匠。

宋薛禮的人生軌跡是被一串急促的敲門聲改變的。那是30年前的一個晚上,一位老人敲響了鎖店的門,她聲音急切,告訴宋薛禮自己將鑰匙落在了家里,灶臺火上還熱著,要是著了火,老人的家可能就毀了。宋薛禮當時還沒出師,更沒單獨作業(yè)過,可是到了危急關(guān)頭,硬著頭皮也得上。

夜晚,活,獨自一人,對于當時技藝還未經(jīng)考驗的宋薛禮來說,這樣的職業(yè)生涯開端,是將所有的難度值統(tǒng)統(tǒng)“拉滿”。他蹲在地上,學著大哥開鎖的樣子,似是如有神助,兩三下就把鎖打開了。

當軍醫(yī),救人于生死關(guān)頭,當鎖匠,也會助人于危難之間,兩份職業(yè)有千百種不同,但最終的結(jié)果卻是一致的。宋薛禮打開了老人家的鎖,也開啟了自己人生的另一扇門。

一輛三輪車、一把遮陽傘、一張修鎖,在過去的許多年里,這些就是宋薛禮的全部職業(yè)裝備。從出攤的第一天起,他給自己立下規(guī)矩,對貧困老人、孤寡老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一律免費。這些年,宋薛禮免費開鎖4500多次,免費配鑰匙7萬多,更挽救了75條寶貴的生命及背后的家庭。這并不是年輕時候的宋薛禮計劃中的職業(yè)道路,但某種意義上,卻是殊途同歸的。

個人的力量有限,宋薛禮還在2009年組織成立了大興區(qū)首家鎮(zhèn)級社團組織——大興區(qū)清源街道志愿服務協(xié)會。每月5日、10日及重大節(jié)日,宋薛禮都會帶領(lǐng)會員來到社區(qū)、敬老院及農(nóng)村進行各種志愿公益活動。

在宋薛禮的修鎖鋪里,一直留著一塊牌子——共產(chǎn)黨員攤位,這是1994年大興縣(區(qū))個體協(xié)會頒發(fā)給他的,是他正式成為鎖匠后得到的第一份榮譽,也見證著他三十年不改的初心。 (田杰雄)

記者手記

平凡人的精氣神融入首都華彩樂章

翻看曾經(jīng)講述“北京榜樣”事跡的新聞,“局氣”是評論區(qū)里的高頻詞匯。在老北京話里,這個詞代表著正直、講道理、守規(guī)矩,引申開來,也有了仗義、大氣等諸多含義。概括起來,可以說是有里有面兒的北京人,對某人某事表現(xiàn)出的高度認可,也是這座城市市民精氣神的一部分。

榜樣之所以有力量,在于他們的局氣,不單單存在于被人看到的那個瞬間。正如,張旭的敢于擔當不只是體現(xiàn)在他在車上自我隔離的那12個小時,王龍的勇敢果決也絕不完全濃縮在他將個人安危拋于腦后的一剎那,宋薛禮樂于助人的品質(zhì)也不是誕生于那個第一次成功開鎖的夜晚……

“北京榜樣”之所以成為“榜樣”,并不在于他們做對了哪件事,而是因為他們本身的品質(zhì)、氣和精神力量,會在每一個他們被需要的時刻迸發(fā),這就是他們的精氣神。

城市的核心是人。屬于平凡者的精氣神,聚在一起,也就組成了一座城市的氣質(zhì),也是城市生命力的所在。北京的流光溢彩、古都的深厚底蘊,必定也包括著這些來自于平凡人的光與熱、力與美。 (田杰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