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三屆全國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實踐研究高峰論壇上,東城區(qū)展示了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成果。近年來,東城區(qū)大中小學思政課課程思路不斷清晰,課程內容不斷豐富,課程設置不斷創(chuàng)新,育人體制機制不斷完善,育人效果初步顯現。

“你了解冰墩墩嗎?”“冰墩墩為什么突然火了呢?”“冰墩墩會一直火下去嗎?”北京冬奧會舉辦之際,在北京市第十一中學初三年級的一堂課上,學生們展開了熱烈討論。一位學生說出了自己的觀點:“購買冰墩墩的熱度會過去,但是它蘊含的冬奧精神和傳統(tǒng)文化不會消失。”教師于姣先是肯定了學生的觀點,隨后拋出了這堂課的主旨思想:“冰墩墩代表了中國敦厚實在的大國氣度,真誠好客的大國之禮和擔當善為的大國之力,我們要向世界傳遞‘一起向未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

從認識“頂流”墩墩到揭秘“頂流”墩墩,再到討論“頂流”墩墩,隨著話題的深入,學生們的思考也越來越深刻。這不再是一堂普普通通的課,而是一堂跨學科融合教學的大思政課。教師于姣說:“跨學科融合教學課堂更加注重體驗教學回歸現實生活。我們從學生實際生活出發(fā),用真實的生活事例,設計情景問題,引發(fā)學生進行多角度、多層次地思考和挖掘,在自主感悟的基礎上去認識、感受、體會。”

北京市第十一中學黨委書記校長崔楚民介紹,一直以來,學校堅持課堂創(chuàng)新,以大單元教學為課堂抓手推進一體化思政教育,課程融入時代大主題,立足時代大背景,構建課堂大情境,把握故事小切口,落實學科核心素養(yǎng),讓課堂更有高度、更有溫度、更有深度。

“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講。”崔楚民說,學校不斷拓寬思政“大課堂”,將大思政理念融入學生社會實踐、學生社團,把大思政和學生發(fā)展指導課程相結合,開發(fā)“5+1”學生發(fā)展指導課程,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體驗。

學校還不斷創(chuàng)新思政課育人新方式,建設大思政線上“云課堂”。依托“共讀大思政”新華網公眾號,打造親子共讀、師生共讀、跨區(qū)域共讀,在共讀中創(chuàng)新了共真、共善、共美的育人體驗。在線上,師生與冬奧健兒一起向未來,云游博物館,線上新年聯(lián)歡,云端跨年演講,信息技術為大思政課賦能,不斷豐富思政課程育人新形態(tài)。

東城區(qū)有著豐富的紅色資源,在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上一直走在前列。東城區(qū)委教育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基礎教育領域,東城區(qū)圍繞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發(fā)展目標,針對不同學段學生特點,著力打造大中小學一體化,德智體美勞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體系。牢牢把握課堂主渠道,課程主陣地,在思政育人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課程設置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創(chuàng)新,技術手段創(chuàng)新等方面,進行了豐富有益的嘗試探索。特別是積極推進高校戰(zhàn)略合作,與北京理工大學、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攜手,共同開展思政課程創(chuàng)新與課程思政實踐,在全區(qū)建立了13所清華網院研究生實踐培訓基地校,14所北理工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基地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