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里山楂樹結出累累碩果,院外老物新件紛紛上墻……如今,家住通州蓮花寺社區(qū)熊家胡同33號的張美麗推開院門,眼前不再是堆滿垃圾、雜物的破墻頭,而是一座露天“博物館”:12個兩米見方的大櫥窗里記錄著小巷春秋,吸引游人駐足。隨著環(huán)境整治的完成,原本簡陋暗淡的小巷煥然一新,有了獨特的文化韻味。

走進位于南大街的熊家胡同,一個個紅木勾邊兒的玻璃櫥窗整齊地鑲在青磚石墻上,老式收音機、羊拐、油燈、鞋楦兒……上百件上個世紀家庭必備的老物件,都是社區(qū)從居民家中征集來的,每個老物件的背后都貼著主人的名字。

“這個鞋楦兒有上百年歷史了,聽我奶奶說是她媽媽傳下來的!”63歲的許桂英是胡同里的老住戶了,她將這件“傳家寶”捐了出來。她說,別看鞋楦兒樣子不好看,卻是補襪子的神器,過去生活困難,襪子破了也舍不得丟,用鞋楦兒撐起來縫補后再接著穿。現(xiàn)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鞋楦兒也派不上用場了,但這個承載了幾輩人生活記憶的“傳家寶”卻一直被她精心保存。

櫥窗里不僅有老物件,也有不斷更新的新玩意兒?!熬訋煾?,又上新了呀!”循聲走向胡同深處,居民居振桐正抱著自己剛剛完成的作品——小樓飯店的模型來到櫥窗前。在幾位鄰居的幫助下,他將模型放置到櫥窗里展示。眼前這個木質的三層小樓古色古香,一看仿的就是上百年的古建?!巴ㄖ萦腥龑?,小樓的燒鯰魚就是其中一寶!”路過的居民一眼認出了小樓飯店?!拔液苄【驮谶@里吃早點、喝面茶,開始只能喝半碗,長大后一碗都不夠吃……一晃都六十多年過去了!”居振桐和鄰居們聊開了,一起回憶過往。

櫥窗里居振桐的作品可不少,既有西海子公園里的亭臺樓閣,也有記憶中大戶人家的高梁門楣?!斑@些都是通州的符號,應該留下來!”從事了一輩子木匠工作的居振桐退休后便著手制作這些工藝品,不為別的,只為扮靚自己的家門口。

“抗疫系列剪紙、居民畫的熊家胡同工筆畫……櫥窗隔三差五就會上新!”小巷管家楊富英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近年來隨著環(huán)境提升,五戶居民自愿貢獻出自家庭院作為文化驛站,不定期舉行剪紙、捏泥人、模型制作等活動,好作品還會作為精品在櫥窗展示。

“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一段居民記憶里的故事,墻上博物館不僅扮靚了胡同,鄰里關系也變得和諧了!”從出生就在熊家胡同居住的楊富英說起胡同變化十分感慨。熊家胡同位于蓮花寺社區(qū),全長不足500米,是南大街最古老的胡同之一?!霸瓉磉@里是一片破墻頭,路面破損,雨季下水道經常堵?!睅啄昵昂恼芜€普遍停留在“修舊如新”階段。2018年后,中倉街道轉變觀念開始“修舊如故”,經過精雕細琢,街巷綠了,胡同靜了,環(huán)境美了,老胡同的文化品位也逐漸提高了。

“老胡同的整治提升和文化氛圍的營造,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居民參與到家園建設中,記錄并書寫南大街風貌,這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鄙鐓^(qū)書記高艷輝說,社區(qū)正不斷挖掘和傳承胡同文化,增加居民的歸屬感和獲得感。

原文鏈接:https://bjrbdzb.bjd.com.cn/bjwb/mobile/2020/20201112/20201112_004/content_20201112_004_2.htm#page3?digital:newspaperBjrb:AP5facd8d2e4b0b07667ffa2d6

(責任編輯:常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