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北京姑娘許小舟走進史家和禮士兩條胡同,成了“胡同物業(yè)”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如今,她已成為胡同居民貼心的大管家。

胡同里當管家,張羅的全是芝麻小事兒??煞盏桨傩盏男目采希蝗菀?。

2014年,東城區(qū)朝陽門街道將史家和禮士兩條胡同選為首批試點,通過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方式,嘗試引入“胡同物業(yè)”。北京城建集團京城佳業(yè)北宇天諾物業(yè)公司與屬地政府達成協(xié)議,承接胡同物業(yè)。胡同里長大的北京姑娘許小舟則被所在物業(yè)企業(yè)相中,作為首批員工派往兩條試點胡同當起了“胡同管家”。

禮士胡同曾有“朝陽門小簋街”之稱。胡同兩端聚集大量煙熏火燎的小餐館,光是臨街的開墻打洞就有50余處,環(huán)境臟亂讓胡同居民苦不堪言。每天上班第一件事,許小舟就帶著保潔員一起出門“掃大街”。她們拿起掃帚、簸箕,一遍遍清理胡同犄角旮旯的每個死角。

街面清掃干凈,她又將目光投向了常年堆放在胡同中占路的舊桌子、破柜子等大件廢棄物。打掃陳年垃圾,胡同居民冷眼旁觀,時不時蹦出幾句閑言碎語,嫌胡同中突然出現的物業(yè)人員“多管閑事”。等真正開始動手清理大件廢棄物,居民們一下子生出了抵觸情緒,“這桌子,誰都不許動。”“我看看是誰敢把我這柜子拉走!”

打小在胡同長大的許小舟立刻跟街坊四鄰“套近乎”:“叔,您這桌子還要嗎?我給您搬院里去,放門口可不行。”“阿姨,過道不能堆東西,有安全隱患,咱這也是為了安全著想。”

雖然嘴上仍有抱怨,但胡同環(huán)境的改變,卻看在街坊四鄰的眼里,也記在胡同百姓的心里。

環(huán)衛(wèi)保潔、綠化養(yǎng)護、交通疏導、秩序維護、安全防范、設施巡查,除了在胡同中推出六大專業(yè)服務外,許小舟還帶領物業(yè)工作人員一起為胡同居民提供各類貼心的便民服務。家里燈壞了,電工立刻上門維修;水龍頭漏水,免費幫忙更換;趕上房屋漏雨,物業(yè)工作人員二話不說,上房苫蓋。抬煤氣罐、陪護老人就醫(yī)、修剪斷枝倒樹……越來越多居民在遇到困難時,會第一時間向胡同物業(yè)尋求幫助。

逢年過節(jié),許小舟帶人掛燈籠,原本灰撲撲的胡同,張燈結彩,一下子有了節(jié)日的氣氛。“這事兒有人張羅了,過年的感覺一下子就來了。”有居民說。

胡同物業(yè)熱心、細心、耐心的服務,消融了隔閡,拉近了同居民的距離。許小舟發(fā)現,工作中碰到說風涼話的人少了,愿意配合工作的人多了。

如今,垃圾分類這一新時尚早已深入人心。但早在2020年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5年前,史家和禮士兩條胡同就率先在平房區(qū)開始試水垃圾分類和垃圾不落地回收。

試點伊始,兩條胡同舉行了多場垃圾分類培訓,并向前來參加活動的居民免費發(fā)放分類垃圾袋。“廚余垃圾大家扔在綠袋里,其他垃圾扔灰袋。”培訓結束,居民們拿著領到的垃圾袋高高興興回家了。

但沒幾天,許小舟就驚訝地發(fā)現,發(fā)放下去的分類垃圾袋,早已被居民們挪作他用,有的用來裝大米,有的用來裝衣服,有的成了玩具收納袋,唯獨沒人拿來當垃圾袋使用。扔出門的垃圾,依然混雜在一起“一袋裝”。

哭笑不得的許小舟只好另出高招:誰家垃圾分得好,分類扔,可以累計積分,攢10個積分能換垃圾袋、換衛(wèi)生紙等獎品。

除了積分換禮鼓勵垃圾分類,物業(yè)還將胡同中的垃圾桶一一撤除,由分類垃圾車每天早中晚三個時段,在胡同中巡回回收垃圾。早已習慣了“胡同遍布垃圾桶,垃圾出門隨手扔”的胡同居民對此不買賬。

“居民出了院門左右一看,垃圾車沒在,百分之百八九十的老百姓就把垃圾直接扔到了胡同里。”為了督促居民養(yǎng)成定點投放的習慣,每天早中晚,許小舟和物業(yè)工作人員都會跟隨垃圾車一起在胡同中轉悠,上門手把手教居民分類投放。“遇到分得好的,立刻現場夸獎;遇到沒分類的,我們就蹲在院門口,把垃圾倒在地上,一袋袋手工分揀。”

鍥而不舍堅持近兩年后,胡同中拎著兩袋分類垃圾走向垃圾車的身影逐漸增多,大部分胡同居民都有了垃圾分類的理念和習慣。

三年后,胡同物業(yè)這一全新的管理模式榮獲北京市企業(yè)管理現代化創(chuàng)新成果一等獎,并從兩條試點胡同走出,向東城永外、體育館路等12個街道推廣。如今,胡同物業(yè)已在東西城平房區(qū)生根發(fā)芽。許小舟也先后獲得北京市國資委第四屆“國企楷模 北京榜樣”十大人物以及北京市勞動模范等一系列稱號。她參與編寫的《北京胡同物業(yè)服務標準》《北京胡同物業(yè)服務行業(yè)指導手冊》,作為行業(yè)標準被全市推廣。

和許小舟走在街頭巷尾里,不斷有擦身而過的居民和她熱情地打著招呼:“小舟,哪去啊?”“吃飯了嗎,阿姨家燉了肉,來吃點。”幾年間,大管家成了胡同居民的幫手、朋友,甚至最親近的人。

“胡同物業(yè),沒有驚天動地,沒有風生水起,只有張家取暖,李家撐傘。”這些小事,她都要求做到三個“第一”:第一時間受理、第一時間上門、第一時間提供高質量服務。“居民無小事”常掛在許小舟嘴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