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交通無小事,涉及到“祖國花朵”的出行,更是千家萬戶關心的大事。然而,北京交通流量大、出行熱點多,暢通通學路面臨著巨大挑戰(zhàn),家長們日日期盼為接送學“減負”。

2023年9月1日,一輛輛嶄新的綠色通學車正式上路,將不同年級中小學生“手遞手”送到學校、再接送回家。如今,通學線路已發(fā)展至273條、服務106所學校,日均運送學生超過1.85萬人次,解決了家長接送孩子上下學難題,緩解了校園周邊交通擁堵。

從無到有的通學車,作為多樣化公交的新成員,開創(chuàng)了首都公共交通發(fā)展新格局。

“送學”納入公共交通保障范疇

很長時間里,北京各大中小學周邊,都是交通出行熱點區(qū)域。開車的、騎電動車的,里里外外將校門口圍個嚴實。“社會車輛錯峰出行、盡量避開學校周邊”,每逢開學季,交通部門都要反復倡導。

上下學路也有不少艱辛。“開車吧,校門口沒地兒停。騎電動車雖然方便,但夏天暴曬、冬天太冷。”一位家住西城的三年級家長無奈地說。

中小學生迫切需要安全可靠、高效便捷的通學交通工具。

“考察研究國內外‘校車’經(jīng)驗之后,結合首都定位和城市規(guī)劃,我們清晰地認識到,解決新發(fā)展階段首都中小學通學問題,沒有現(xiàn)成的經(jīng)驗可以照搬。”市交通委研究室副主任林興勝說,但可以明確的是,通學車要堅持安全第一,以創(chuàng)新精神解決通學中的痛點、堵點、淤點,在政策創(chuàng)制、標準創(chuàng)新、體系創(chuàng)建上發(fā)力,構建具有中國特色、首都風格的新型通學公共交通體系。

2023年春,一場牽動全市多區(qū)、數(shù)個部門,覆蓋40萬小學生的調研啟動,市領導帶隊深入學校,當面征求教師、家長意見。

一系列待解難題,在集思廣益、反復調研后,有了最優(yōu)解題方案——每所試點學校有各自情況,通學車便按照“一校一策”制定開行方案;常規(guī)公交無法完全滿足通學需求,本市就組織北汽福田為中小學生“量身打造”純電環(huán)保、安全舒適的新型通學車輛;通學站點周邊交通環(huán)境復雜,本市采取清單式落實、督查式推進,累計制定近30項制度文件,協(xié)調解決7760項校園周邊治理問題……

當年秋季開學,北京通學車首次亮相,出現(xiàn)在西城、朝陽、海淀、豐臺4個試點區(qū),立即成為焦點。從此,中小學生上下學被納入首都公共交通保障范疇。

“坐通學車,比我自己開車送孩子都安全!”

充滿生機活力的“春辰綠”車身,高級別的安全防護配置,適合中小學生身高的座椅……邁上一輛通學車,立即感受到設計者的用心。

遍布車廂的攝像頭,數(shù)量多達十余個,能攝錄畫面、聲音,還具備生命體征監(jiān)測功能。結束運營后,如果攝像頭監(jiān)測到車上有學生遺留,會自動連接終端主機,通知云端平臺進行報警。

值得一提的是,通學車整車安全性也全面升級,地板面、車頂、側圍整鋪納米防火毯,并填充高隔熱阻燃材料,將底盤設備與車廂完全隔離開,構建起整車結構防火墻。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tǒng))、BSD(盲區(qū)預警監(jiān)控)攝像機、DMS(駕駛員行為監(jiān)控)攝像頭、全時胎溫胎壓監(jiān)測系統(tǒng)……一輛車集成如此多高科技裝置,在公共交通領域尚未有先例。

今年春季開學,在通學車運行一個學期后,第二代升級版加入運營,增加車尾安全門和停車牌等一系列新性能,服務學生規(guī)模也從最初日均一千多人次增長至日均一萬多人次。

在市民看不見的地方,由公交集團建設的通學車管理調度平臺,對車輛信息采集、大數(shù)據(jù)實時分析、線路站點規(guī)劃、道路安全運營統(tǒng)一指揮調度,相關數(shù)據(jù)同步接入交通、交管、教育等部門監(jiān)測調度平臺,將全市通學車運行狀況“盡收眼底”、運籌帷幄。

看得見的效果立竿見影。與通學車開行前相比,學校門前接送學生小汽車數(shù)量下降12%,交通指數(shù)均值4.91,處于“輕度擁堵”級別,試點校周邊高峰交通擁堵有所緩解。通學車實現(xiàn)了運行“零事故”、車輛“零故障”,準點率達100%。

以首都標準高質量開行的通學車,得到了家長們的好評。“坐通學車,比我自己開車送孩子都安全!”一位低年級學生家長告訴記者,他跟車一周后,就讓孩子獨立坐車上下學了,“真的是把我們解放了!”

千余條多樣化公交提供個性化服務

通學車,作為北京多樣化公交的新成員,開創(chuàng)了首都公共交通發(fā)展新格局。

“北京多樣化公交發(fā)展起源于2011年,為了滿足廣大市民差異化、個性化公交出行需求,倡導綠色出行,緩解交通擁堵。”公交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多樣化公交通過線上預約、拼車同行、智能調度等創(chuàng)新手段,滿足市民不同場景下的精準需求,提供多元化、集約化、高品質的新型地面公交服務,是常規(guī)公交的補充和服務升級。

按需定制,是多樣化公交“家族”最大的特點。舉個例子,通學線路設幾站、上下車站點設在哪兒、發(fā)車時間如何定,都可以“商量”著來,動態(tài)調整。

“通學車具有公益屬性,除了服務于日常通學,空閑時間也可用于學校研學、郊游等,提高車輛利用率,降低運營成本。”林興勝介紹。如今,在接送孩子之余,也能看見綠色的通學車補充常規(guī)公交運力。

綠色是美好生活的底色,也是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的“鑰匙”。

全市多樣化公交線路增至1000余條,包含定制公交605條,工作日日客運量近5萬人次。通學、通游、通醫(yī)等“通”字線路385條,日客運量2萬余人次。通勤等多樣化服務線路147條,工作日日客運量2萬余人次。個性化公交解決剛性需求,吸引更多人綠色出行;

地鐵“織網(wǎng)”為交通擁堵開“藥方”。十年來,北京城市軌道線路從17條增加至27條,路網(wǎng)總里程由465公里發(fā)展至836公里,千萬級大客流讓其成為世界最繁忙地鐵;

綠色換乘,速度更快,公交、地鐵“兩網(wǎng)融合”,城市跟著軌道走,公交圍著地鐵“轉”,綠色出行融入“一張網(wǎng)”;

大力改善慢行品質,獨立自行車道設置率達到95.4%,水、綠、路三網(wǎng)融合讓市民沿著河流、頭頂綠蔭騎回家,全年共享單車騎行量破10億人次,自行車回歸城市!

作為超大城市的北京,正在用越來越智慧、越來越多元的公共交通,吸引著市民綠色出行,緩解超大城市交通擁堵,提升首都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