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張鐵路八達嶺隧道地堡

近日,延慶區(qū)文化和旅游局發(fā)布了《關于公布京張鐵路八達嶺隧道地堡為不可移動文物的公告》。據(jù)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該地堡建筑系侵華日軍控制京張鐵路及周邊地區(qū)的物證,具有一定歷史參考價值,其建筑獲得法定文物身份后,有助于文物的保護與研究。

京張鐵路八達嶺隧道地堡,位于中國鐵道博物館詹天佑紀念館的場院內。北青報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地堡坐落在山坡上,靠近八達嶺隧道北洞口,建筑由毛石壘砌,俯視呈八邊形,為半地下設計,高出地面約1.5米。從出入口鉆進地堡,內部凈空高度約1.9米,7個射擊孔高低錯落分布、視線覆蓋周圍各個角度,地堡內壁上還砌有機槍臺。

關于地堡的始建信息,據(jù)詹天佑紀念館副館長張玉震考證,1937年7月7日,侵華日軍發(fā)動“七七事變”,為掠奪宣化、大同等地的礦產資源,1939年至1945年期間,日軍在京張鐵路沿線修筑了兵營、炮樓、碉堡等軍事設施,其中包括八達嶺隧道南、北洞口外的碉堡。詹天佑紀念館院內的地堡,與北洞口外的主堡壘形成交叉火力配置。

“隨著日軍戰(zhàn)敗,這座地堡荒廢多年,一度成為流浪貓、流浪狗的棲身之所,而隨著國家文博事業(yè)發(fā)展,人們開始關注這類軍事遺跡,并認識到該地堡作為侵華日軍控制京張鐵路及周邊地區(qū)的物證,極具歷史參考價值。”張玉震介紹說,為保護地堡建筑,2023年,詹天佑紀念館向延慶區(qū)文旅局遞交了《不可移動文物認定申請表》,申請將詹天佑紀念館內地堡認定為不可移動文物。

接到詹天佑紀念館的文物認定申請后,延慶區(qū)文旅局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文化部《文物認定管理暫行辦法》及北京市《文物認定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的有關規(guī)定,開展了地堡遺存的認定工作。通過實地走訪、專家論證,認定地堡遺存保存較好,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經公示無異議,于近日認定京張鐵路八達嶺隧道地堡為不可移動文物。

張玉震告訴北青報記者,2023年秋季,他們針對地堡頂部的破損、毛石縫隙水泥砂漿脫落等問題進行了修補,同時將之前封閉的門洞打開,安裝鐵門以便游客進出。為方便游客參觀,他們還在地堡外圍鋪設了環(huán)形步道。接下來,他們將制作說明牌,以便公眾了解地堡的歷史信息。

記者手記

公眾參與為保護京張鐵路“拾遺補缺”

文物普查并非文物部門的“專利”,2009年施行的《文物認定管理暫行辦法》為公民在文物普查中發(fā)揮作用開辟路徑。該暫行辦法首次從部門規(guī)章的層面,規(guī)定新發(fā)現(xiàn)文化資源如何通過公民申請而獲得法定文物身份,而任何人都能成為文物認定的申請人。

何為文物認定?參照《文物認定管理暫行辦法》第一條的定義,是指文物行政部門將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文化資源確認為文物的行政行為。京張鐵路是我國自行設計、施工、建設的第一條干線鐵路,在我國鐵路建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據(jù)北青報記者了解,作為線狀工業(yè)文化遺產,京張鐵路并未得到整體保護,在歷次文物普查中,一些有價值的老建筑被漏查,甚至存在滅失的風險。

為對京張鐵路的整體保護“拾遺補缺”,從2015年起,鐵路文化學者王嵬依據(jù)《文物認定管理暫行辦法》的相關規(guī)定,先后就清河車站老站房、下花園站蒸汽機車水塔、昌平車站老站房、康莊車站建筑群、西撥子車站建筑群、龍?zhí)稖?4號橋、平綏西直門車站附屬建筑群向當?shù)匚奈镄姓块T遞交《不可移動文物認定申請表》,通過行政部門組織認定,這些老建筑最終都獲得了法定文物身份,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保護。此次詹天佑紀念館提出文物認定申請,成為《文物認定管理暫行辦法》的又一踐行者,并且豐富了京張鐵路的歷史遺存。而一次次的實踐證明,公眾參與已經成為文物保護中不可或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