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1941),北京市門頭溝區(qū)軍響村人。

自幼家境貧寒,十幾歲就給地主放羊。“七•七”事變前,由于國民黨政治腐敗,軍閥爭斗,宛平一帶連年災荒,盜匪成群,加上國民黨政府數不清的苛捐雜稅,廣大窮苦百姓的生活處于水深火熱之中。

軍響村北5里路的靈水村,有一個地方豪紳叫譚體仁,是國民黨員,宛平縣八區(qū)區(qū)長。他依仗國民黨政府撐腰,奴役鄉(xiāng)里,橫行無忌,成了宛平的一霸。他借“剿匪”為名,在當地組織了反動武裝——“保衛(wèi)團”,并自任團總。他派人向各村派糧,招兵買馬,搜羅槍枝彈藥,擴充勢力。劉25歲那年被譚體仁拉去當了團丁,他為人正直,敢做敢為,得到團丁中窮哥們兒的擁護。

1938年春天,晉察冀軍區(qū)委派鄧華等率領八路軍挺進平西,組織群眾,建立抗日政權,領導平西軍民堅持敵后的抗日戰(zhàn)爭。當時,八路軍的司令部就設在離軍響村不遠的齋堂村。劉脫離“保衛(wèi)團”,帶著部分弟兄投奔八路軍參加抗日斗爭。他工作積極,不怕吃苦,很快被大家推舉為抗日模范隊隊長,協(xié)助八路軍改編了譚體仁的這股武裝力量。不久,劉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后又因工作需要,上級調他到宛平縣區(qū)政府當了糧秣助理。

宛平五區(qū)是平西通往平北的要道。1939年11月,我軍提出了:“鞏固平西,堅持冀東,開辟平北”三位一體的任務。從邊區(qū)、軍區(qū)派往平北的干部、部隊都要在這一帶山區(qū)轉送、集結。從北平城里和平北來的我黨地下工作者大都從這里通過。但是,由于山勢連綿,土地貧瘠,糧食產量很低,部隊和地方工作人員的用糧發(fā)生了很大困難。在區(qū)委和區(qū)政府的領導下,劉為了籌集公糧,經常幾天幾夜不休息。他背著糧食,一天要走幾十里山路,行進途中,還要防備敵人的襲擊。但他總是克服重重困難,圓滿地完成任務。

1941年1月的一個深夜,五區(qū)的三十幾名區(qū)、村干部在一個小山村開會,研究對敵斗爭。由于叛徒告密,這個村莊被從齋堂等幾個據點派來的大批敵人包圍。在突圍過程中,劉飛身跳下山,腳部摔傷,當敵人快追到他近前時,為了不泄露機密,他果斷地把攜帶的糧、供糧計劃塞進嘴里。敵人圍住了劉,但一無所獲。

敵人妄圖從劉口中得到我政府、部隊的活動情況和公糧的隱藏地點。但一連半個多月的威脅、利誘和嚴刑拷打都動搖不了劉的革命斗志。只好將劉恭押往他們在平西宛平最大的巢穴齋堂據點。

被押在據點正中央一座森嚴的魔窟里。敵人對他使盡了所有的酷刑,劉被酷刑折磨得死去活來不知多少次,但只要蘇醒過來,就對敵人大罵。硬的不行,敵人就來軟的。他們給劉除去刑具,押到一所富麗、舒適的房子里,先找來劉恭的舅舅和軍響村的偽村長,企圖誘使劉投降,又派來隨軍妓女,來美酒、佳肴百般引誘,但都失敗了。敵人決定公開殺害這個抗日英雄。

1941年3月5日早晨,齋堂據點的大街上,劉被敵人捆在刑場中央的一根木樁上。滅絕人性的日寇十幾條狼狗從四面一齊撲向劉……錚錚鐵骨的共產黨員劉英勇就義了,犧牲時年僅30歲。

(英烈事跡材料由北京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