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報評論員  栗玉晨

傾聽基層干部群眾所想所急所盼,了解和掌握真實情況,不能走馬觀花、蜻蜓點水,一得自矜、以偏概全。提高群眾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決策效果由群眾檢驗,才能聽到更多的意見,提升決策的質量和效果。只有深入農村、社區(qū)、企業(yè)、醫(yī)院、學校、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等基層單位,掌握實情、把脈問診,問計于群眾、問計于實踐,才能發(fā)現(xiàn)和查找工作中的差距不足,才能舉一反三采取改進措施。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強調,要緊緊圍繞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直奔問題去,實行問題大梳理、難題大排查,著力打通貫徹執(zhí)行中的堵點淤點難點。要圍繞做好事關全局的戰(zhàn)略性調研、破解復雜難題的對策性調研、新時代新情況的前瞻性調研、重大工作項目的跟蹤性調研、典型案例的解剖式調研、推動落實的督查式調研,突出重點、直擊要害,結合實際確定調研內容。

重視調查研究,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時期做好各項工作的重要傳家寶。早在1930年,毛澤東同志就提出“沒有調查,沒有發(fā)言權”的著名論斷。1931年,他又提出,“一、不做調查沒有發(fā)言權。二、不做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fā)言權。”1992年,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為了解改革開放推進情況,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疾欤⒀赝景l(fā)表重要談話,為中國的改革進程指明方向。

黨的十八大之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出臺中央八項規(guī)定,把“要改進調查研究”擺在首位,強調“研究、思考、確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舉措,刻舟求劍不行,閉門造車不行,異想天開更不行,必須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調查研究是獲得真知灼見的源頭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是轉變工作作風、密切聯(lián)系群眾、提高履職本領、強化責任擔當?shù)挠行緩?。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所取得的令世人矚目的成就背后,無不浸透著通過調查研究攻堅克難的艱苦努力。

當前,我國發(fā)展面臨新的戰(zhàn)略機遇、新的戰(zhàn)略任務、新的戰(zhàn)略階段、新的戰(zhàn)略要求、新的戰(zhàn)略環(huán)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國內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面臨不少深層次矛盾躲不開、繞不過,各種風險挑戰(zhàn)、困難問題比以往更加嚴峻復雜,迫切需要通過調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找到破解難題的辦法和路徑。只有突出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深入調查研究,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探索新規(guī)律,撲下身子干實事、謀實招、求實效,使調查研究同經濟社會發(fā)展大局和決策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才能更好為科學決策服務,為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服務,為完成新時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務服務。

好的調查研究,要堅持到群眾中去,到實踐中去。傾聽基層干部群眾所想所急所盼,了解和掌握真實情況,不能走馬觀花、蜻蜓點水,一得自矜、以偏概全。黨的決策正確與否、效果如何,人民群眾感受最深、最有發(fā)言權。提高群眾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決策效果由群眾檢驗,才能聽到更多的意見,獲得更多的政策反饋,從而彌補工作中的不足,提升決策的質量和效果。因此,只有深入農村、社區(qū)、企業(yè)、醫(yī)院、學校、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等基層單位,掌握實情、把脈問診,問計于群眾、問計于實踐,才能發(fā)現(xiàn)和查找工作中的差距不足,才能舉一反三采取改進措施。

好的調查研究,要堅持結果導向。通過調查研究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的目的是把對策提實,不斷提出真正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辦法。對調研中反映和發(fā)現(xiàn)的問題,要逐一梳理形成問題清單、責任清單、任務清單,逐一列出解決措施、責任單位、責任人和完成時限。對短期能夠解決的,立行立改、馬上就辦。對一時難以解決、需要持續(xù)推進的,明確目標,緊盯不放,一抓到底,做到問題不解決不松勁、解決不徹底不放手。與此同時,要定期對調研對象和解決問題等事項進行回訪,注意發(fā)現(xiàn)和解決新的問題,從而確保每個問題都有務實管用的破解之策。

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作為在全黨開展的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必將凝聚起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共識和力量,為推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夯實根基、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