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燕山地區(qū)大力推動老齡工作高質量發(fā)展,在尊老愛老、助老敬老工作中廣泛宣傳、積極引導,涌現出一批好媳婦、好兒女、好員工等“孝親敬老”的模范。在北京市房山區(qū)衛(wèi)健委開展的2022年度“孝順之星”評選活動中,燕山地區(qū)迎風街道陳淑萍、向陽街道姜華、東風街道王青花、星城街道楊喜梅四位同志的事跡感人至深,榮獲房山區(qū)2022年度“孝順之星”稱號。

志愿服務十三載 不忘初心暖人心

“一善之功不為難,難于不懈付年年。”迎風街道迎風六里社區(qū)志愿者陳淑萍,十三年如一日,長期上門為行動不便老人義務理發(fā)。為居民服務一次簡單,服務一年也不是太難,但堅持為居民服務十三個年頭,志愿服務1300余人次,說起容易做起難。2004年,她從單位退休以后,學習了理發(fā)的手藝,從此開啟了義務為困難老人上門理發(fā)的工作。周邊老人有行動不便的、不方便出門的,都會聯系陳淑萍。除了上門理發(fā),她還會順便幫助老人干些家務活,擦桌掃地、歸置物品、倒垃圾等。陳淑萍還經常到迎風街道的福海養(yǎng)老院里為老人理發(fā),幫老人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當大家對她提出表揚時,她總是靦腆地微笑著說:“我是一名最普通的共產黨員,做的都是最普通的事,不值一提”。

以善先行做表率 用心筑愛重品行

向陽街道富燕新村有一名普通的退休職工姜華,因種種迫不得已的原因,她經歷過兩次婚姻。雖然她已經有穩(wěn)定的家庭,但是在看到第一次婚姻中的前婆婆無家可歸、無人照料時,她義無反顧、冰釋前嫌,收留了前婆婆,并悉心照顧、無怨無悔。前婆婆子女全部都在國外,在老人走投無路之時,姜華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

老人兒女不在身邊,自己也無法行走,心情時常抑郁。姜華為了能疏解老人情緒,每天陪在老人身邊輕聲細語開解她,讓她有被需要的感覺。在幾個月的不懈努力下,老人的精神狀態(tài)慢慢好轉。一家人在姜華的影響下,積極和老人溝通互動、分享物品,女兒、小孫女時常逗老人開心。尊老愛幼要用心,寬容待人顯真誠。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家庭美德就這樣傳承了下來。

無怨無悔勇擔當 體貼關愛行孝道

東風街道羊耳峪西區(qū),常??吹揭晃慧橎侵持先说纳碛埃@個人叫王青花,而她背上的老人是她的母親,王青花正背著母親去醫(yī)院看病。王青花的母親在2014年得了老年癡呆病,生活不能自理,王青花就天天陪在母親身邊,精心照顧母親。

母親今年87歲,身體狀況好一天壞一天已經很多年。作為女兒,照顧母親洗漱、喂飯、按摩、燙腳、通便,每天重復這些繁瑣和護理的步驟,王青花沒有任何怨言。在王青花精心照顧下,母親的癡呆癥狀一直保持在中期,保持的很好。

“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王青花說母親就像3歲的孩子,她也要像小時候母親照顧自己一樣照顧母親。她懷著一顆孝順之心,一顆體貼之心,一顆關愛之心,盡自己最大努力悉心照顧著母親,在兄弟姐妹中樹立了榜樣。

崇德向善有大愛 孝老愛親傳家風

今年56歲的楊喜梅,原是星城第一社區(qū)的居委會干部。自2003年來到社區(qū),到2019年退休,16年如一日,在她心里,早把社區(qū)當成了自己家。她所工作的社區(qū)是個老齡化特別嚴重的社區(qū),她始終以身作則,教育引導居民尊老敬老。她常說:“是人都會老,要讓老人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樂,我們應該笑臉待老人、百待不厭煩,不讓他們委屈,讓他們尊嚴、幸福、快樂地安度晚年”。

如果說在工作上她是用愛心抒寫民情,在生活中就是用孝心詮釋親情。她的家里共有4位80歲左右的高齡老人需要照顧。為了方便照顧老人,她把公婆接到了燕山家里。在日常生活中,大小事也讓公公婆婆“隨著性子來”,從不惹老人生氣。在她的帶動下,兒子也常常帶上媳婦來看望爺爺奶奶,效仿父母,讓爺爺奶奶開心快樂。

“百善孝為先,行孝教為本”。孝親敬老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而孝親敬老的模范就在我們身邊。他們都是普通人,卻在瑣碎平凡的日子里用日復一日的堅持傳承孝道,守護立身之本、齊家之寶。據悉,燕山地區(qū)將開展系列活動推動敬老愛老活動,借助“孝順之星”評選、“敬老月”等活動安排,渲染敬老、愛老的良好社會氛圍,激發(fā)社區(qū)居民孝老愛親的內在自覺。由“小家”到“大愛”,愿敬老愛老情滿社區(qū),愿孝親敬老傳承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