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海淀區(qū)北太平莊街道北三環(huán)中路40號社區(qū)攜手黨群工作辦公室聯(lián)動中國地質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第三附屬中學的學生,共同舉辦“活力游園嘉年華校社共建樂融融”活動,為轄區(qū)居民帶來了充滿趣味與知識的夏日活動。

智慧闖關“數”你精彩

世間萬物皆有數,上下求索均為學。在本次活動中,來自中國地質大學數學系的學生們精心為居民們準備了數獨、跳棋、點格棋、火柴奧秘、數字謎語、巴什博弈等數學趣味游戲,讓參與者在“玩”中開動腦筋,在“玩”中動手操作,不斷增強居民們的注意力、創(chuàng)造力和思維能力。

“一個3字,一個4字,顛倒著放是什么成語呢?”“顛三倒四!”“把這根火柴放到這里,這組等式就成立了!”活動現(xiàn)場,居民們拿著闖關卡,積極開動腦筋,投身于趣味的數學世界里。居民們有的戴著老花鏡,手握鉛筆,認真地在紙上進行數獨游戲;有的帶著放暑假的孩子一起,嘗試著挪動一根火柴棍,使得算數等式成立;還有的和朋友一起認真討論數學謎語的答案,盡情享受著這場充滿趣味與挑戰(zhàn)的數學思維闖關之旅。

在現(xiàn)場,當大家解題成功,順利完成謎題關卡時,臉上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溢于言表。“我太喜歡這個活動了!”帶著孩子來參加活動的武女士表示,“這不僅鍛煉了孩子的數學能力,更激發(fā)了孩子對于數學的興趣,我覺得特別好。”

分“投”行動 牢記于心

趣味游戲“漲知識”,垃圾分類“添活力”。在數學挑戰(zhàn)區(qū)的旁邊,來自北京師范大學第三附屬中學和中國地質大學的學生共同設置了多項垃圾分類趣味游戲攤位,既有帶有問題挑戰(zhàn)元素的大轉盤、投沙包,也有通過手工讓垃圾“變廢為寶”的手工體驗,讓居民們在體驗中“玩”出垃圾分類新花樣,同時充分了解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將垃圾分類的知識牢記于心,樂享綠色生活。

“為了讓大家玩得開心,我們特意設計了垃圾分類轉盤。”北京師范大學第三附屬中學初二的學生志愿者說道,“通過游戲的形式,一方面激發(fā)了大家的游玩熱情,另一方面還鞏固了垃圾分類的知識。”他表示,為了推廣垃圾分類,營造綠色環(huán)境,自己和同學們還于周末、寒暑假期間積極參與社區(qū)桶前值守志愿服務,用實際行動為文明城區(qū)創(chuàng)建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跟隨中國地質大學的學生體驗完手工創(chuàng)作后的孫阿姨特別開心:“今天學到了用塑料瓶做工藝品的技巧,我以后要把家里的空瓶都收集起來,變廢為寶。”

“漆”彩紛呈 暖心相伴

“漆扇的工藝源自大漆,又名天然漆、生漆、中國漆,是一種純天然樹脂涂料,在我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大漆工藝運用廣泛,如漆器、漆畫、漆扇等,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漆扇體驗區(qū),中國地質大學的學生們向參與體驗的居民認真講解漆扇的文化歷史和制作方法。學生們帶領著居民,將調制好的色漆輕輕滴入水中,形成絢麗的花紋。隨后,居民們將扇面在水中緩緩攪動,交錯的絢麗色彩便躍然于扇面上,呈現(xiàn)出獨一無二的圖案。

“漆扇以扇子為載體,以漆為筆,以扇為紙,一半人為,一半天成。”中國地質大學的學生介紹,“由于水流方向、入水方式和速度各不相同,每一把漆扇都獨一無二,具有特別的紀念意義。”

“我之前一直想學習傳統(tǒng)手工藝,但我年紀大了,手比較抖、眼睛也花,太精細的東西做不來。”參與體驗的社區(qū)居民劉爺爺說,“今天這個漆扇的手工做起來簡單,還特別好看,很有文化韻味。”

“本次校社共建的活動是社區(qū)的一次創(chuàng)新嘗試,旨在加強社區(qū)與周邊學校的互動,彼此支持,共同成長。”北三環(huán)中路40號社區(qū)黨總支副書記王彥弘表示,“通過本次活動,學校和社區(qū)能夠進一步加深彼此的了解,共同探討‘社區(qū)+學校’深度融合、雙向賦能的新路徑,共同營造一個更加和諧美好的社區(qū)環(huán)境。”她表示,后續(xù)北太平莊街道將繼續(xù)探索挖掘校社聯(lián)動模式的深度和廣度,推出更多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為社區(qū)建設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