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我們永遠愛您”——溫情的留言后面,插上了一枝枝鮮花。逝者家屬用這種特殊的方式,紀念遠去的親人。4月2日上午,北京市在長青生命紀念園舉行生態(tài)葬清明公祭,2024只祈福鴿展翅翱翔,將對逝者的思念帶向遠方。

生態(tài)葬主要包括骨灰海葬和骨灰自然葬,是一種節(jié)約資源、綠色環(huán)保的安葬方式。目前,全市共生態(tài)化安葬逝者4.2萬余名。按照單人或雙人墓穴占地面積不得超過1平方米的標準來計算,推廣生態(tài)葬至少為北京節(jié)省了2萬平方米的土地。

生態(tài)葬逝者不留骨灰,不立墓碑。為緬懷他們的無私大愛,禮贊生命崇高,長青生命紀念園內(nèi)專門豎立了生態(tài)葬紀念碑。公祭儀式前,逝者家屬紛紛在留言墻上寫下自己的思念。

“媽,我們來看您了……”64歲的郭紅英拄著拐,深情地望著海葬紀念墻上母親的名字。郭女士說,母親2015年去世,生前留下骨灰海撒的遺愿。“母親說,人從自然中來,最后也要到自然中去。海葬節(jié)約土地,還可以為社會做貢獻。”郭女士說,母親是一位教師,她的一言一行深深影響了子女。

人群中,年輕的王先生手持鮮花肅立。王先生的母親患肺癌去世,去年安葬在長青生命紀念園。“自然葬不留骨灰,我們作為子女一開始也無法接受。但這是母親的愿望,她不想給子女留下負擔。”直到看到母親長眠在鮮花綠草間,遺憾的心結在此刻終于釋然。

上午10時,公祭儀式開始,全體人員手持鮮花,肅立默哀。低沉的《獻花曲》中,禮兵神情莊重,向生態(tài)葬紀念碑敬獻花籃。禮儀人員誦讀祭文,歌頌無私大愛,2024只祈福鴿騰空而起,在空中久久盤旋。“讓我們面向豐碑,告慰我們的親人。我們將感悟生命的深刻意義,將逝去的親人永遠銘記在心中……”儀式最后,家屬一一上前獻花,來到湖邊播撒花瓣,并在樹梢上掛上代表思念的風鈴。

火炬造型的紀念碑巍峨高聳,象征生命生生不息。4月2日一早,又有22位自然葬逝者在長青生命紀念園長眠,無言地為這個世界做出最后的奉獻。

從紀念碑向后遠遠望去,是自然葬逝者的安息之地。鳥鳴陣陣,風鈴叮咚,楊柳抽出新綠,樹下芳草茵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