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北新橋街道社工劉國麗第5次敲開東四十一條居民陳雅榮的家門。陽光灑在門簾上,推開門,淺灰色的短毛貓蜷成一團慵懶地躺在干凈整潔的沙發(fā)上,劉國麗俯身撓了撓它的下巴,和它打了聲招呼。為了勸說陳雅榮完成違規(guī)電動三輪車的上報和回收,作為管片主任的劉國麗與陳雅榮一家三口以及寵物貓咪都已十分熟絡。

“姐,咱家那輛墻根底下的車,您啥時候回收呀?”作為資深的“東城社工”,工作十年有余的劉國麗,每每與居民說話,話里話外都帶著一份和藹與親切。“別老盯著我們家呀!”剛剛退休在家的陳雅榮說,“我那車放門口有用!”

陳雅榮家的電動三輪車,是典型的“僵尸車”,唯一的用途就是占車位。原來,陳雅榮睡覺輕,墻根底下要放了機動車,車輛出出進進,她怕睡不好。再加上,這塊小地方是停張三家車還是停李四家車,她也怕街里街坊引起矛盾。

登門拜訪,劉國麗是有備而來的。知道陳大姐的顧慮,這次她和門樓社區(qū)黨委副書記潘婞一起搬來了一個嶄新的木制花箱。陳雅榮看著漂亮的花箱都培好了土,笑了笑,松口說道:“那就收走吧!”

這是門樓社區(qū)近期回收的第55輛車,歷經(jīng)2個月的努力,有了欣喜的結果。

拍照、報價、聯(lián)系車行……在等待“車兄弟”上門收車的空當兒,劉國麗和潘婞也沒閑著,知道陳雅榮這幾天得了“串腰龍”,便幫著收拾起來。

解開棉繩、搬開墊板、掀開遮光布……破舊不堪的斗篷車露出廬山面目。缺失的電池,塌陷的輪胎,徒有一身空骨架的“大家伙”,把窗前的陽光堵得死死的。

定時定點的垃圾清運車收走了墊板后,劉國麗和潘婞開始清掃落葉灰塵。不多時,電話鈴聲響起,回收三輪車的大板車被困在了胡同口。劉國麗趕緊放下手中的掃把,一路小跑找其他三四輪車車主幫忙挪車。

一杯茶的工夫,大板車緩慢移動到陳雅榮的家門口。司機秦師傅放下底板,恰好與地面形成一個斜坡,潘婞和同事們邊推邊拉,把“大家伙”送上了車。秦師傅收起底板,鎖緊轱轆,完成車輛回收。

看著陽光灑在窗簾上,想著來年春天花箱里會綻放或淡紫或粉嫩的花朵,陳雅榮露出了愜意的笑容。“回收車輛不是目的,讓老百姓生活安全、心里滿意才是目的。”潘婞說。

曾經(jīng)擁擠的胡同,隨著一輛輛違規(guī)電動三四輪車的回收,變得越來越敞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