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8月
【助人為樂】高玉紅:身殘志堅 堅持七年義務指路
首都文明網(wǎng) 2013-09-05

高玉紅,自幼患了小兒麻痹癥,雖然是一個殘疾人,但她身殘志堅,1981年高中畢業(yè),1985年自謀職業(yè),從事了個體玉紅服裝加工部,至今已28年了。

高玉紅說:我的腿雖然殘疾了,但我還有一雙健全的手。為了回報社會對殘疾人的關(guān)愛,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zhì),在經(jīng)營的過程中誠實、守信,勇于創(chuàng)新,給顧客提供最優(yōu)質(zhì)的服務,還熱心公益事業(yè),深受顧客的好評。

自青龍橋私個協(xié)會義工服務隊成立來,為了給京城百姓特別是外地來京的人們,解決“問路難”、“尋址難”的問題,不辭辛苦,到東直門拜見京城指路大王——謝亮取經(jīng)學習,積極組織、籌建問路處,從06年8月至今每周六、周日都在堅持為五湖四海的游客義務指路,作為指路處的隊長,她要想帶領(lǐng)隊員把“指路”這項工作做好,首先自己以身作則,無論從那個方面都起模范帶頭作用,她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隊員的眼中,并細心的觀察去關(guān)心、照顧好每一位隊員,遇到業(yè)務不熟的隊員充分給與他們自信心,看到他們有一點點進步,她都給與他們鼓勵,遇到疑難問題大家齊心協(xié)力去解決,使這支隊伍有了凝聚力,也讓大家感覺到在這個大家庭的溫暖。

她詳細的給第一次來頤和園的游客做著講解,根據(jù)游客游覽的時間給他們設計線路。并不斷的學習英語,為國際友人服務,在指路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會遇到與團隊,家人走散的游客來到指路處,每到這是她都會主動的用自己手機給游客聯(lián)系,有時會幾經(jīng)周折,甚至需要打長途才能解決問題,例如:有一天下午,來了一位哈爾濱的老人姜得元,著急的問我們?nèi)ヌ靿趺醋撸數(shù)弥先撕蛢鹤右黄饋眍U和園,兒子來過就沒進去在北宮門等他,但老人卻忘記了進的是那個門,出來的是東門,也不知兒子的電話,老人問了好幾個人都幫不了,于是他來到了指路處,高玉紅告訴他不要著急會想盡辦法幫助他,還好有這方面的經(jīng)驗,問清了老人老家的電話,打了過去,問清了老人兒子姜向雨的電話并與他取得了聯(lián)系,當老人的兒子前來接他時,告訴他兒子多虧指路處的幫忙,連聲表示感謝!

頤和園的外國游客很多,有一次一位國際友人過來問“toilet”,當時他們大眼瞪小眼誰也聽不懂,非常的尷尬,針對這一情況,她毅然決定帶領(lǐng)義務指路處的隊員們學習英語,盡管她們沒有任何的英語底子,但是為國際友人服好務,為中國人爭光的信念,鼓舞著這支平均年齡50多歲的隊員們,經(jīng)過拜師學習,她們目前見到國際友人,再也不心跳,不尷尬了。已經(jīng)能用英語為國際友人指路了,團隊中年紀最大78歲的隊員,都能用英文講解頤和園了,也成為了北京市唯一的雙語服務隊。她制作的英語指路條,更是深受外國游客的好評,當國際友人拿到指路條后,興奮的讀者、笑著,并豎起他們的大拇指,連聲說著:“Thank you.”的那一刻,作為一名中國人,一名中國的志愿者,她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

高玉紅帶領(lǐng)這支志愿者團隊,為中外游客發(fā)明制作了指路條;建立了指路隊網(wǎng)站,有了由她作詞任士榮老師譜曲的指路隊隊歌——我們是光榮的義務指路員;在踐行北京精神的同時又推出了團隊精神——愛隊、團結(jié)、進取、爭上;有了代表青龍橋地區(qū)義務指路隊全體隊員們,用愛心和用最文明、最標準的手勢為中外游客提供義務指路服務的LOGO,整體LOGO外形,像一個“Q”代表著青龍橋的“青”字,也代表著這支隊伍具有青春的活力。由最初的12名個體工商戶,發(fā)展到80余人的大團隊,其中隊員最大的年齡78歲,最小的10歲,他們來自個體工商戶、首都公交8684網(wǎng)、大中小學生、社區(qū)居民、白領(lǐng)及頤和園武警消防中隊的團員等成為了社會的載體。也成為了海淀區(qū)的志愿者培訓、實踐的基地;為有愛心的人士搭建了奉獻愛心,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平臺。在各級領(lǐng)導的大力支持和全體隊員們的共同努力下,歷經(jīng)了七個春、夏、秋、冬,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共計服務中外游客近50萬人,充分展示了首都北京志愿者的風采,傳承著北京精神,也成為了頤和園一道靚麗的人文風景線。

當前位置:首頁 > 8月
【助人為樂】高玉紅:身殘志堅 堅持七年義務指路
首都文明網(wǎng) 2013-09-05

高玉紅,自幼患了小兒麻痹癥,雖然是一個殘疾人,但她身殘志堅,1981年高中畢業(yè),1985年自謀職業(yè),從事了個體玉紅服裝加工部,至今已28年了。

高玉紅說:我的腿雖然殘疾了,但我還有一雙健全的手。為了回報社會對殘疾人的關(guān)愛,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zhì),在經(jīng)營的過程中誠實、守信,勇于創(chuàng)新,給顧客提供最優(yōu)質(zhì)的服務,還熱心公益事業(yè),深受顧客的好評。

自青龍橋私個協(xié)會義工服務隊成立來,為了給京城百姓特別是外地來京的人們,解決“問路難”、“尋址難”的問題,不辭辛苦,到東直門拜見京城指路大王——謝亮取經(jīng)學習,積極組織、籌建問路處,從06年8月至今每周六、周日都在堅持為五湖四海的游客義務指路,作為指路處的隊長,她要想帶領(lǐng)隊員把“指路”這項工作做好,首先自己以身作則,無論從那個方面都起模范帶頭作用,她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隊員的眼中,并細心的觀察去關(guān)心、照顧好每一位隊員,遇到業(yè)務不熟的隊員充分給與他們自信心,看到他們有一點點進步,她都給與他們鼓勵,遇到疑難問題大家齊心協(xié)力去解決,使這支隊伍有了凝聚力,也讓大家感覺到在這個大家庭的溫暖。

她詳細的給第一次來頤和園的游客做著講解,根據(jù)游客游覽的時間給他們設計線路。并不斷的學習英語,為國際友人服務,在指路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會遇到與團隊,家人走散的游客來到指路處,每到這是她都會主動的用自己手機給游客聯(lián)系,有時會幾經(jīng)周折,甚至需要打長途才能解決問題,例如:有一天下午,來了一位哈爾濱的老人姜得元,著急的問我們?nèi)ヌ靿趺醋撸數(shù)弥先撕蛢鹤右黄饋眍U和園,兒子來過就沒進去在北宮門等他,但老人卻忘記了進的是那個門,出來的是東門,也不知兒子的電話,老人問了好幾個人都幫不了,于是他來到了指路處,高玉紅告訴他不要著急會想盡辦法幫助他,還好有這方面的經(jīng)驗,問清了老人老家的電話,打了過去,問清了老人兒子姜向雨的電話并與他取得了聯(lián)系,當老人的兒子前來接他時,告訴他兒子多虧指路處的幫忙,連聲表示感謝!

頤和園的外國游客很多,有一次一位國際友人過來問“toilet”,當時他們大眼瞪小眼誰也聽不懂,非常的尷尬,針對這一情況,她毅然決定帶領(lǐng)義務指路處的隊員們學習英語,盡管她們沒有任何的英語底子,但是為國際友人服好務,為中國人爭光的信念,鼓舞著這支平均年齡50多歲的隊員們,經(jīng)過拜師學習,她們目前見到國際友人,再也不心跳,不尷尬了。已經(jīng)能用英語為國際友人指路了,團隊中年紀最大78歲的隊員,都能用英文講解頤和園了,也成為了北京市唯一的雙語服務隊。她制作的英語指路條,更是深受外國游客的好評,當國際友人拿到指路條后,興奮的讀者、笑著,并豎起他們的大拇指,連聲說著:“Thank you.”的那一刻,作為一名中國人,一名中國的志愿者,她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

高玉紅帶領(lǐng)這支志愿者團隊,為中外游客發(fā)明制作了指路條;建立了指路隊網(wǎng)站,有了由她作詞任士榮老師譜曲的指路隊隊歌——我們是光榮的義務指路員;在踐行北京精神的同時又推出了團隊精神——愛隊、團結(jié)、進取、爭上;有了代表青龍橋地區(qū)義務指路隊全體隊員們,用愛心和用最文明、最標準的手勢為中外游客提供義務指路服務的LOGO,整體LOGO外形,像一個“Q”代表著青龍橋的“青”字,也代表著這支隊伍具有青春的活力。由最初的12名個體工商戶,發(fā)展到80余人的大團隊,其中隊員最大的年齡78歲,最小的10歲,他們來自個體工商戶、首都公交8684網(wǎng)、大中小學生、社區(qū)居民、白領(lǐng)及頤和園武警消防中隊的團員等成為了社會的載體。也成為了海淀區(qū)的志愿者培訓、實踐的基地;為有愛心的人士搭建了奉獻愛心,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平臺。在各級領(lǐng)導的大力支持和全體隊員們的共同努力下,歷經(jīng)了七個春、夏、秋、冬,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共計服務中外游客近50萬人,充分展示了首都北京志愿者的風采,傳承著北京精神,也成為了頤和園一道靚麗的人文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