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第三季度
【助人為樂】梅景田 劉紅巖:不忘初心 兩代石峽人 四十載接續(xù)守護長城路
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 2024-09-03

梅景田,男,1944年出生;劉紅巖,女,1980年出生,均為延慶區(qū)八達嶺鎮(zhèn)石峽村村民。舅甥二人作為長城保護員,每月至少踏查古長城四五遍,每次徒步近20公里,往返五六個小時,蜿蜒千里的古長城路,舅甥兩代一走就是40余年。梅景田曾榮獲“北京榜樣”稱號,劉紅巖曾獲“最美長城守護人”榮譽。

披荊斬棘一生守護

石峽村位于八達嶺古長城和石峽關長城腳下,三面被長城環(huán)繞。童年時,梅景田家里主要靠種地為生,進出村子要經過城門樓子,上山割柴也會走到長城根兒。梅景田至今記得小時候村里的城門樓子、古長城的樣子。長城深深留在他的童年回憶里。“那會兒長城好些個臺階是原風原貌的??僧敃r村子窮,為了孩子們上學,不得不把學校門口的城門拆了蓋教室。那時我15歲,特別想讀書,就跟著大人們把4米多高的城門給拆了。現在想想,特別后悔。”拆城門這件事成了梅景田幾十年來最大的遺憾,他不想讓長城白白消失,便著了魔似的尋找失落的長城文物。

劉紅巖和舅舅梅景田巡視長城

1973年,29歲的梅景田來到八達嶺長城景區(qū)工作,真正開始有意識地保護長城。80年代,他開始義務巡護長城,只要有時間,就上山轉轉,清理雜草、撿拾垃圾、勸阻游客不文明行為,成了他守護長城的日常。這條近20公里的巡護之路,他一走就是40多年。40年來,不管嚴冬酷暑,他堅持每月至少踏查古長城四五遍,愣是在荊棘叢中用鐮刀砍出了一條路。“我的手機屏保是一張巡視工作照——照片上,坍圮城墻上,三四個燒烤架立在墻角,燒烤過的炭火痕跡清晰可見,還有幾頂被大風吹得變形的帳篷。這張屏保我用了好多年。它就是我上山的動力,咱們的古老文物被這樣摧殘,我心里說不出的難受。這輩子我都要守好長城。”在他的帶領下,石峽村成立了長城保護志愿服務隊。如今,全村80%的村民成為長城保護志愿者。2024年,村民們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自發(fā)參與長城保護工作等情況。5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給石峽村的鄉(xiāng)親們回信,向他們致以誠摯問候并提出殷切期望。收到回信后梅景田激動不已:“我的根兒就在長城、魂兒也在長城,只有守著它,我的心里才踏實。”

接力續(xù)寫追光而行

“我在長城邊長大,守護長城,就像守護家一樣。”受舅舅梅景田的影響,劉紅巖從小就在心里種下了長城保護的種子。2019年她成為村里首批六名長城保護員之一,從那以后,劉紅巖踏著舅舅的足跡,每周在這條崎嶇不平的山路上走五趟,每趟走近20公里,往返五六個小時,風雨無阻。“這么多年,走習慣了,一塊兒石頭、一棵樹在哪兒都能記得清。”劉紅巖用拾垃圾的長柄夾當拐杖,在斜坡超過40度的石子路上也能如履平地。

每年開春起,來石峽踏青爬山的人就絡繹不絕,多是為“野長城”慕名而來的。長城未開發(fā)區(qū)域是嚴禁游客進入的,再加上春天山火易發(fā),勸阻這類游客“到訪”也是劉紅巖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我們一般會勸說游客原路返回,如果不聽,就一直跟著。”最長的一次,她一路跟隨游客兩個多小時,直到晚上八點天快黑透,才跟游客一道下山。在她的努力下,攀爬野長城、亂刻亂畫的不文明行為少了,一些游客還主動在沿途撿拾垃圾,積極參與到長城保護行動中來。“舅舅對長城的愛深深影響了我。長城是我的家,我會把守護長城的工作傳承下去。”

劉紅巖記錄長城美景

代代相傳 筑夢“城”長

2006年起,梅景田當上了八達嶺中心小學“長城保護志愿小隊”校外輔導員,為孩子們講述長城上發(fā)生的歷史故事,長城的作用及建筑結構,長城腳下的村民對長城的感情。小隊員們不僅跟隨他到長城上尋找遺失城磚、撿拾垃圾、發(fā)放保護長城的宣傳資料,還當起了小小講解員,講解保護長城的注意事項。梅景田說,自己年齡大了,他想要將對長城的熱愛傳遞給孩子們。他們是長城腳下的新一代,要像守護家園一樣,守護好我們的長城。

文物是活著的歷史,也是文化自信的底氣所在。“把祖先留下的這份珍貴財富世世代代傳下去”,需要像梅景田、劉紅巖這樣一代又一代人,薪火相傳、久久為功,愛護和保護長城,傳承和弘揚長城文化和精神,讓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得以永續(xù)傳承。

當前位置:首頁 > 第三季度
【助人為樂】梅景田 劉紅巖:不忘初心 兩代石峽人 四十載接續(xù)守護長城路
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 2024-09-03

梅景田,男,1944年出生;劉紅巖,女,1980年出生,均為延慶區(qū)八達嶺鎮(zhèn)石峽村村民。舅甥二人作為長城保護員,每月至少踏查古長城四五遍,每次徒步近20公里,往返五六個小時,蜿蜒千里的古長城路,舅甥兩代一走就是40余年。梅景田曾榮獲“北京榜樣”稱號,劉紅巖曾獲“最美長城守護人”榮譽。

披荊斬棘一生守護

石峽村位于八達嶺古長城和石峽關長城腳下,三面被長城環(huán)繞。童年時,梅景田家里主要靠種地為生,進出村子要經過城門樓子,上山割柴也會走到長城根兒。梅景田至今記得小時候村里的城門樓子、古長城的樣子。長城深深留在他的童年回憶里。“那會兒長城好些個臺階是原風原貌的??僧敃r村子窮,為了孩子們上學,不得不把學校門口的城門拆了蓋教室。那時我15歲,特別想讀書,就跟著大人們把4米多高的城門給拆了?,F在想想,特別后悔。”拆城門這件事成了梅景田幾十年來最大的遺憾,他不想讓長城白白消失,便著了魔似的尋找失落的長城文物。

劉紅巖和舅舅梅景田巡視長城

1973年,29歲的梅景田來到八達嶺長城景區(qū)工作,真正開始有意識地保護長城。80年代,他開始義務巡護長城,只要有時間,就上山轉轉,清理雜草、撿拾垃圾、勸阻游客不文明行為,成了他守護長城的日常。這條近20公里的巡護之路,他一走就是40多年。40年來,不管嚴冬酷暑,他堅持每月至少踏查古長城四五遍,愣是在荊棘叢中用鐮刀砍出了一條路。“我的手機屏保是一張巡視工作照——照片上,坍圮城墻上,三四個燒烤架立在墻角,燒烤過的炭火痕跡清晰可見,還有幾頂被大風吹得變形的帳篷。這張屏保我用了好多年。它就是我上山的動力,咱們的古老文物被這樣摧殘,我心里說不出的難受。這輩子我都要守好長城。”在他的帶領下,石峽村成立了長城保護志愿服務隊。如今,全村80%的村民成為長城保護志愿者。2024年,村民們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自發(fā)參與長城保護工作等情況。5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給石峽村的鄉(xiāng)親們回信,向他們致以誠摯問候并提出殷切期望。收到回信后梅景田激動不已:“我的根兒就在長城、魂兒也在長城,只有守著它,我的心里才踏實。”

接力續(xù)寫追光而行

“我在長城邊長大,守護長城,就像守護家一樣。”受舅舅梅景田的影響,劉紅巖從小就在心里種下了長城保護的種子。2019年她成為村里首批六名長城保護員之一,從那以后,劉紅巖踏著舅舅的足跡,每周在這條崎嶇不平的山路上走五趟,每趟走近20公里,往返五六個小時,風雨無阻。“這么多年,走習慣了,一塊兒石頭、一棵樹在哪兒都能記得清。”劉紅巖用拾垃圾的長柄夾當拐杖,在斜坡超過40度的石子路上也能如履平地。

每年開春起,來石峽踏青爬山的人就絡繹不絕,多是為“野長城”慕名而來的。長城未開發(fā)區(qū)域是嚴禁游客進入的,再加上春天山火易發(fā),勸阻這類游客“到訪”也是劉紅巖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我們一般會勸說游客原路返回,如果不聽,就一直跟著。”最長的一次,她一路跟隨游客兩個多小時,直到晚上八點天快黑透,才跟游客一道下山。在她的努力下,攀爬野長城、亂刻亂畫的不文明行為少了,一些游客還主動在沿途撿拾垃圾,積極參與到長城保護行動中來。“舅舅對長城的愛深深影響了我。長城是我的家,我會把守護長城的工作傳承下去。”

劉紅巖記錄長城美景

代代相傳 筑夢“城”長

2006年起,梅景田當上了八達嶺中心小學“長城保護志愿小隊”校外輔導員,為孩子們講述長城上發(fā)生的歷史故事,長城的作用及建筑結構,長城腳下的村民對長城的感情。小隊員們不僅跟隨他到長城上尋找遺失城磚、撿拾垃圾、發(fā)放保護長城的宣傳資料,還當起了小小講解員,講解保護長城的注意事項。梅景田說,自己年齡大了,他想要將對長城的熱愛傳遞給孩子們。他們是長城腳下的新一代,要像守護家園一樣,守護好我們的長城。

文物是活著的歷史,也是文化自信的底氣所在。“把祖先留下的這份珍貴財富世世代代傳下去”,需要像梅景田、劉紅巖這樣一代又一代人,薪火相傳、久久為功,愛護和保護長城,傳承和弘揚長城文化和精神,讓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得以永續(xù)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