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第二季度
【誠實守信】王克山:42年的守護 綠了青山白了頭
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 2024-04-30

王克山,男,1966年1月生,中共黨員,北京百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站職員。16歲起,他接過父親手中的造林護林接力棒,堅守承諾40余載,傳承了守山人那份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荒山變綠洲的精神,有效保護了2.28萬畝林區(qū)及野生動物。曾獲2019年斯巴魯生態(tài)保護獎,2023年“門頭溝道德模范”等榮譽。

立下諾言 青山見證

上世紀60年代初,王克山的父親來到百花山,主動請纓加入當時的造林隊,成為了第一代造林人。1982年,父親因多年勞累、身體抱恙,無法繼續(xù)造林隊的工作,便把接力棒交給了年僅16歲的王克山。

王克山從小在林區(qū)長大,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逐漸養(yǎng)成了保護森林的意識。他經(jīng)常跟隨父親進山植樹造林,不僅學會了識別各種植物,還掌握了植物的生長習性。也正因如此,剛守山3年的他,便被朋友相中,想讓他到一家果園幫忙,說那里山中條件好多了,而且工資更高,更利于個人職業(yè)發(fā)展。面對誘惑與困惑,年少的王克山轉向父親尋求指引和幫助,父親便帶著王克山重新走了一遍那片他從小長大的山林。上山的路上,父親告訴他,以前的山林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現(xiàn)在大不相同,正是因為一代又一代的護人在困難面前不低頭,憑著那份敢把荒山變洲的勁頭兒,硬生生造出了這片“綠”。父親說:“給你起名叫‘克山’,就是希望你能克服種種困難,守護這片青山”。望著父親佝僂的背影,他頓時明白了父親對自己的期望,明白了自己作為護林人后代應該肩負的責任。于是,他在那片養(yǎng)育他的山林里大喊:“我要當好百花山的護人!”

之后,還有糧庫、林業(yè)站等各種去城里工作的機會,王克山也都先后回絕了,因為他牢記對父親的承諾,而且一堅守就是40余年,他用自己的青春歲月,換來了山林無恙。

遵守諾言 無怨無悔

王克山剛開始守山時,巡護條件還比較落后。為了守護這2.28萬畝林區(qū),為了每天能多巡查一些區(qū)域,他天剛亮就背著饅頭和水上山,累了歇一會兒便繼續(xù)前行,即使是冬日里漫山遍野沒膝高的厚厚積雪,也沒能阻止他巡山的腳步。40多年來,每月平均出巡里程230多公里,從寒風凜冽的嚴冬,到酷暑難耐的炎夏,年復一年,他走遍了林區(qū)的每個角落,磨破了100多工作鞋,每條山路上、每個小溪旁,哪里的樹被風刮倒、哪里的橋涵被水沖壞、哪里有病蟲害……他都清清楚楚地記錄在巡護日記中。

后來,隨著巡護條件逐漸改善,護林隊伍也不斷壯大,王克山也有了自己的徒弟們,但山林中手機信號時有時無,林海深處與世隔絕般的寂寞依然驅之不散。看著徒弟們稚嫩的臉龐,他仿佛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徒弟們也曾問他,“為什么不離開大山,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他說出了自己名字的由來,以及那份沉甸甸的對父親的承諾。這些年輕的護林員們也都為王克山的這份堅守,這份盡職盡責、不怕苦累、默默奉獻的精神所感染著。

以站為家 與林為伴

百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遇到不認識的動植物,他總是第一時間拍下來,通過查閱書籍或互聯(lián)網(wǎng)等方式認識并記錄下來,他逐漸成為了管理站野生動植物資源方面的專家,被大家稱為“活地圖”。每年4月至10月病蟲害高發(fā)期,他都尋遍山林的每棵樹木,檢測紅脂大小蠹、松梢螟等林業(yè)有害生物發(fā)生的情況,做好山林的病蟲害防治工作。2018年4月,他在巡護林區(qū)水池時,還救治過一只因翅膀受傷無法飛翔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

平日一有時間,王克山就走村串戶宣傳森林防火知識,在重點路口路段懸掛護林防火橫幅,呼吁大家一起保護山林。每到防火期,都是王克山最為忙碌的時候,他堅持每天巡查2次,碰上清明、春節(jié)等重點節(jié)假日,每天巡查4-6次,為的就是杜絕火災隱患,確保安全。作為經(jīng)驗豐富的老護林員,他嚴格防范所有進山的外來人員,也因此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只要看一眼他們的神態(tài)和裝束,就能分辨這人是否攜帶了火種進山、是否會在林區(qū)里抽煙。這些年,王克山勸返的這種“外來人員”就多達1.2萬余人次。他總說,這片山林就是他的家,要用盡所有守護這些“家人”。

王克山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奉獻給了百花山,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驚人壯舉,有的只是踐行諾言、默默付出。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天更藍、林更綠,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當前位置:首頁 > 第二季度
【誠實守信】王克山:42年的守護 綠了青山白了頭
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 2024-04-30

王克山,男,1966年1月生,中共黨員,北京百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站職員。16歲起,他接過父親手中的造林護林接力棒,堅守承諾40余載,傳承了守山人那份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荒山變綠洲的精神,有效保護了2.28萬畝林區(qū)及野生動物。曾獲2019年斯巴魯生態(tài)保護獎,2023年“門頭溝道德模范”等榮譽。

立下諾言 青山見證

上世紀60年代初,王克山的父親來到百花山,主動請纓加入當時的造林隊,成為了第一代造林人。1982年,父親因多年勞累、身體抱恙,無法繼續(xù)造林隊的工作,便把接力棒交給了年僅16歲的王克山。

王克山從小在林區(qū)長大,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逐漸養(yǎng)成了保護森林的意識。他經(jīng)常跟隨父親進山植樹造林,不僅學會了識別各種植物,還掌握了植物的生長習性。也正因如此,剛守山3年的他,便被朋友相中,想讓他到一家果園幫忙,說那里山中條件好多了,而且工資更高,更利于個人職業(yè)發(fā)展。面對誘惑與困惑,年少的王克山轉向父親尋求指引和幫助,父親便帶著王克山重新走了一遍那片他從小長大的山林。上山的路上,父親告訴他,以前的山林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現(xiàn)在大不相同,正是因為一代又一代的護人在困難面前不低頭,憑著那份敢把荒山變洲的勁頭兒,硬生生造出了這片“綠”。父親說:“給你起名叫‘克山’,就是希望你能克服種種困難,守護這片青山”。望著父親佝僂的背影,他頓時明白了父親對自己的期望,明白了自己作為護林人后代應該肩負的責任。于是,他在那片養(yǎng)育他的山林里大喊:“我要當好百花山的護人!”

之后,還有糧庫、林業(yè)站等各種去城里工作的機會,王克山也都先后回絕了,因為他牢記對父親的承諾,而且一堅守就是40余年,他用自己的青春歲月,換來了山林無恙。

遵守諾言 無怨無悔

王克山剛開始守山時,巡護條件還比較落后。為了守護這2.28萬畝林區(qū),為了每天能多巡查一些區(qū)域,他天剛亮就背著饅頭和水上山,累了歇一會兒便繼續(xù)前行,即使是冬日里漫山遍野沒膝高的厚厚積雪,也沒能阻止他巡山的腳步。40多年來,每月平均出巡里程230多公里,從寒風凜冽的嚴冬,到酷暑難耐的炎夏,年復一年,他走遍了林區(qū)的每個角落,磨破了100多工作鞋,每條山路上、每個小溪旁,哪里的樹被風刮倒、哪里的橋涵被水沖壞、哪里有病蟲害……他都清清楚楚地記錄在巡護日記中。

后來,隨著巡護條件逐漸改善,護林隊伍也不斷壯大,王克山也有了自己的徒弟們,但山林中手機信號時有時無,林海深處與世隔絕般的寂寞依然驅之不散??粗降軅冎赡鄣哪橗?,他仿佛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徒弟們也曾問他,“為什么不離開大山,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他說出了自己名字的由來,以及那份沉甸甸的對父親的承諾。這些年輕的護林員們也都為王克山的這份堅守,這份盡職盡責、不怕苦累、默默奉獻的精神所感染著。

以站為家 與林為伴

百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遇到不認識的動植物,他總是第一時間拍下來,通過查閱書籍或互聯(lián)網(wǎng)等方式認識并記錄下來,他逐漸成為了管理站野生動植物資源方面的專家,被大家稱為“活地圖”。每年4月至10月病蟲害高發(fā)期,他都尋遍山林的每棵樹木,檢測紅脂大小蠹、松梢螟等林業(yè)有害生物發(fā)生的情況,做好山林的病蟲害防治工作。2018年4月,他在巡護林區(qū)水池時,還救治過一只因翅膀受傷無法飛翔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

平日一有時間,王克山就走村串戶宣傳森林防火知識,在重點路口路段懸掛護林防火橫幅,呼吁大家一起保護山林。每到防火期,都是王克山最為忙碌的時候,他堅持每天巡查2次,碰上清明、春節(jié)等重點節(jié)假日,每天巡查4-6次,為的就是杜絕火災隱患,確保安全。作為經(jīng)驗豐富的老護林員,他嚴格防范所有進山的外來人員,也因此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只要看一眼他們的神態(tài)和裝束,就能分辨這人是否攜帶了火種進山、是否會在林區(qū)里抽煙。這些年,王克山勸返的這種“外來人員”就多達1.2萬余人次。他總說,這片山林就是他的家,要用盡所有守護這些“家人”。

王克山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奉獻給了百花山,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驚人壯舉,有的只是踐行諾言、默默付出。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天更藍、林更綠,人與自然和諧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