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第一季度
【助人為樂】王桂玲:好鄰居為獨居老人養(yǎng)老送終譜寫人間大愛
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 2023-02-21

王桂玲,女,1953年6月生,中共黨員,北京市通州區(qū)通惠南路小區(qū)居民。王桂玲十幾年如一日照顧老街坊孫蘊芳的生活起居,排解老人心中寂寞,為老人養(yǎng)老送終,"不是親閨女,勝似親閨女!"的鄰里情,在當地廣受居民贊譽。

一墻之隔的好鄰居

上世紀50年代,王桂玲與孫蘊芳是一墻之隔的鄰居。由于孫蘊芳僅有的兒子過繼給了遠鄉(xiāng)的長房,她特別喜愛王桂玲兄弟姐妹,時不時地邀請他們到家里又吃又住。在交往過程中,兩家的感情越來越近。從那時起,王桂玲內心深處已把孫阿姨當作親人了。

1970年,孫蘊芳丈夫在工作中因意外事故去世。中年喪偶身邊又無子女,巨大的悲痛讓她一蹶不振。王桂玲一家感同身受,于是王桂玲的父母帶著孩子們經常幫助孫蘊芳買米買面、掏爐灰、搬煤送水、扛煤氣罐,只要能幫上忙的地方,王桂玲一家絕不含糊,他們用愛心與行動,幫助孫蘊芳度過困境。

房不在情還在,續(xù)寫鄰里情

春去秋來,寒來暑往。1982年,王桂玲的女兒出生,孫蘊芳樂得把她當做親孫女來帶。"我女兒小時候不愿意上幼兒園,老人便順著她,只上半天幼兒園,另外的半天由她來照看。所以我閨女跟她的感情特別好。"回首往事,王桂玲露出幸福的笑容。

2010年,老房子拆遷后,85歲的孫蘊芳不愿購置房產,王桂玲忙前跑后、托人尋找合適出租房源。"當時主要考慮讓她住得離我近些,方便照顧,真是費了好一番功夫。"那時候,孫蘊芳經常坐在樓下癡癡地張望。周圍的居民都知道,她是在期盼王桂玲的到來。"我要是偶爾因事耽誤了,她就會打電話過來,問我出什么事了?為什么沒有來?當時很多人誤以為我們是母女。"王桂玲笑著說。十幾年來,每天下午到孫蘊芳這里"報到",已經成了王桂玲的日常習慣。王桂玲把孫蘊芳的生活安排的妥妥帖帖,買菜、做飯、洗衣服、收拾家務,空閑時間還陪她聊天,排解她內心的孤獨和寂寞。 

鄰里情代代傳,為老人養(yǎng)老送終

2021年4月初,96歲的孫蘊芳不慎摔倒,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而王桂玲也將近70歲,體力大不如前,時常腰疼腿疼,但她依舊為孫蘊芳端飯送水,翻身活動筋骨,任勞任怨,從不叫苦、不嫌臟、不怕累,盡力侍奉孫蘊芳。了解到孫蘊芳的困境,社區(qū)曾多次提出為其聯系敬老院。而孫蘊芳早已習慣了王桂玲的照顧,王桂玲也不舍得放手讓她離開。"就讓我在她床前盡孝吧!"生活上,王桂玲無微不至的照顧孫蘊芳,為她清洗身體,換洗、晾曬便溺弄臟的被褥。精神上,王桂玲包容著老人犯糊涂和小孩子脾氣,寵著她、哄著她、慣著她。夏天蚊子多,每天清洗完衣物,王桂玲的身上往往被叮滿了包,而她卻無怨無悔。

2021年5月份,王桂玲腰椎間盤突出入院檢查,醫(yī)生建議盡快住院治療。"她年紀大了,一天都離不開人,我住院了,誰來照顧她?"考慮到孫蘊芳的身體狀況,王桂玲毅然決定暫緩住院。王桂玲的女兒耳濡目染,主動跟母親一起來照顧孫蘊芳,為她洗腳、梳頭、捶背、剪指甲,悉心的照料,毫無怨言。

2021年深秋,王桂玲送走了96歲的孫蘊芳。臨終前,失聲的孫蘊芳雙手合十,不停地向王桂玲作揖,王桂玲說,"我知道,她是在向我表示感謝。""兩人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王桂玲卻能十幾年如一日,照顧孫蘊芳的生活起居,這是不是親閨女,勝似親閨女!"居民贊不絕口。

現在,王桂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社區(qū)志愿服務活動上。身為自家單元樓的樓門長,小區(qū)疫情防控值守、社區(qū)周末衛(wèi)生大掃除、黨員捐款捐物活動中,總有她的身影。她說自己身為一名共產黨員,要持續(xù)發(fā)揮光和熱,照亮更多的人、溫暖更多的人!

當前位置:首頁 > 第一季度
【助人為樂】王桂玲:好鄰居為獨居老人養(yǎng)老送終譜寫人間大愛
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 2023-02-21

王桂玲,女,1953年6月生,中共黨員,北京市通州區(qū)通惠南路小區(qū)居民。王桂玲十幾年如一日照顧老街坊孫蘊芳的生活起居,排解老人心中寂寞,為老人養(yǎng)老送終,"不是親閨女,勝似親閨女!"的鄰里情,在當地廣受居民贊譽。

一墻之隔的好鄰居

上世紀50年代,王桂玲與孫蘊芳是一墻之隔的鄰居。由于孫蘊芳僅有的兒子過繼給了遠鄉(xiāng)的長房,她特別喜愛王桂玲兄弟姐妹,時不時地邀請他們到家里又吃又住。在交往過程中,兩家的感情越來越近。從那時起,王桂玲內心深處已把孫阿姨當作親人了。

1970年,孫蘊芳丈夫在工作中因意外事故去世。中年喪偶身邊又無子女,巨大的悲痛讓她一蹶不振。王桂玲一家感同身受,于是王桂玲的父母帶著孩子們經常幫助孫蘊芳買米買面、掏爐灰、搬煤送水、扛煤氣罐,只要能幫上忙的地方,王桂玲一家絕不含糊,他們用愛心與行動,幫助孫蘊芳度過困境。

房不在情還在,續(xù)寫鄰里情

春去秋來,寒來暑往。1982年,王桂玲的女兒出生,孫蘊芳樂得把她當做親孫女來帶。"我女兒小時候不愿意上幼兒園,老人便順著她,只上半天幼兒園,另外的半天由她來照看。所以我閨女跟她的感情特別好。"回首往事,王桂玲露出幸福的笑容。

2010年,老房子拆遷后,85歲的孫蘊芳不愿購置房產,王桂玲忙前跑后、托人尋找合適出租房源。"當時主要考慮讓她住得離我近些,方便照顧,真是費了好一番功夫。"那時候,孫蘊芳經常坐在樓下癡癡地張望。周圍的居民都知道,她是在期盼王桂玲的到來。"我要是偶爾因事耽誤了,她就會打電話過來,問我出什么事了?為什么沒有來?當時很多人誤以為我們是母女。"王桂玲笑著說。十幾年來,每天下午到孫蘊芳這里"報到",已經成了王桂玲的日常習慣。王桂玲把孫蘊芳的生活安排的妥妥帖帖,買菜、做飯、洗衣服、收拾家務,空閑時間還陪她聊天,排解她內心的孤獨和寂寞。 

鄰里情代代傳,為老人養(yǎng)老送終

2021年4月初,96歲的孫蘊芳不慎摔倒,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而王桂玲也將近70歲,體力大不如前,時常腰疼腿疼,但她依舊為孫蘊芳端飯送水,翻身活動筋骨,任勞任怨,從不叫苦、不嫌臟、不怕累,盡力侍奉孫蘊芳。了解到孫蘊芳的困境,社區(qū)曾多次提出為其聯系敬老院。而孫蘊芳早已習慣了王桂玲的照顧,王桂玲也不舍得放手讓她離開。"就讓我在她床前盡孝吧!"生活上,王桂玲無微不至的照顧孫蘊芳,為她清洗身體,換洗、晾曬便溺弄臟的被褥。精神上,王桂玲包容著老人犯糊涂和小孩子脾氣,寵著她、哄著她、慣著她。夏天蚊子多,每天清洗完衣物,王桂玲的身上往往被叮滿了包,而她卻無怨無悔。

2021年5月份,王桂玲腰椎間盤突出入院檢查,醫(yī)生建議盡快住院治療。"她年紀大了,一天都離不開人,我住院了,誰來照顧她?"考慮到孫蘊芳的身體狀況,王桂玲毅然決定暫緩住院。王桂玲的女兒耳濡目染,主動跟母親一起來照顧孫蘊芳,為她洗腳、梳頭、捶背、剪指甲,悉心的照料,毫無怨言。

2021年深秋,王桂玲送走了96歲的孫蘊芳。臨終前,失聲的孫蘊芳雙手合十,不停地向王桂玲作揖,王桂玲說,"我知道,她是在向我表示感謝。""兩人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王桂玲卻能十幾年如一日,照顧孫蘊芳的生活起居,這是不是親閨女,勝似親閨女!"居民贊不絕口。

現在,王桂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社區(qū)志愿服務活動上。身為自家單元樓的樓門長,小區(qū)疫情防控值守、社區(qū)周末衛(wèi)生大掃除、黨員捐款捐物活動中,總有她的身影。她說自己身為一名共產黨員,要持續(xù)發(fā)揮光和熱,照亮更多的人、溫暖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