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北京榜樣 >  往屆回顧 >  2024年 >  6月 >  第一周榜單
[敬業(yè)奉獻]于海寬:數字化保護長城功在千秋
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 2024-06-03
于海寬

一、人物介紹

于海寬,男,1977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區(qū)博物館(文物管理所)副館長。他秉承“賡續(xù)血脈,做長城保護鋪路石”的理念,扎根基層鉆研文物工作16年,全面摸清延慶180公里長城“家底”,對境內473座敵臺、86座烽火臺和42處城堡“如數家珍”。在全國率先實現長城險情線上診療,在全市開辟長城考古先河,利用社會資源開展大莊科段長城研究性修繕,創(chuàng)立23.3公里磚石長城數字化利用標志性項目,健全320處不可移動文物“四有”檔案,搶救性保護了28處古建筑等文化遺產。以自身野外調查經驗為基礎,培育134名長城保護員,全面提升野外巡查技巧、險情緊急處置能力,切實打通長城巡查“最后一公里”,帶動更多“長城守護人”為延慶區(qū)長城文化帶建設貢獻力量。

于海寬(左一)與隊員現場確認長城保護工作

二、事跡介紹

于海寬,男,1977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區(qū)博物館(文物管理所)副館長。他秉承“賡續(xù)血脈,做長城保護鋪路石”的理念,扎根基層鉆研文物工作17年,全面摸清延慶180公里長城“家底”,對境內473座敵臺、86座烽火臺和42處城堡“如數家珍”。在全國率先實現長城險情線上診療,在全市開辟長城考古先河,利用社會資源開展大莊科段長城研究性修繕,創(chuàng)立23.3公里磚石長城數字化利用標志性項目,健全320處不可移動文物“四有”檔案,搶救性保護了28處古建筑等文化遺產。以自身野外調查經驗為基礎,培育134名長城保護員,全面提升野外巡查技巧、險情緊急處置能力,切實打通長城巡查“最后一公里”,帶動更多“長城守護人”為延慶區(qū)長城文化帶建設貢獻力量。

肩負莊嚴使命,做長城文化帶建設排頭兵

于海寬(左二)實地確認長城修繕工作

于海寬堅守長城遺產保護底線,積極推進長城遺產搶險保護工作,先后參與長城搶險修繕任務40余項,帶領全國明長城資源調查延慶二組,跋山涉水,完成了延慶境內170余公里磚石、石、土長城的現場踏勘、資料整理、實地復核等工作,摸清了全區(qū)長城家底,并率先采用GIS技術標注延慶區(qū)長城資源分布圖,制作“長城上的足跡”專題片,獲得社會各界一致好評,為延慶區(qū)明長城保護研究打下良好基礎。編制《延慶區(qū)長城保護發(fā)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研究確定各項重點工程50余項,系統(tǒng)推進長城文化帶全局工作。在北京率先建立長城保護員隊伍,率先開展長城資源高精度三維數字保護工程,使延慶的長城文化帶建設走在全市前列。

樹立大局意識,在地區(qū)發(fā)展大事中做出積極貢獻

2019北京世園會期間,他配合推進考古發(fā)掘工作,發(fā)掘墓葬千余座,出土珍貴文物數百件,擴展世園公園文化內涵。北京2022年冬奧會期間,他積極推動“長城腳下的冬奧盛會”(延慶賽區(qū))文化組團展示弘揚工程,舉辦冬奧主題非遺展,以非遺為平臺弘揚冬奧文化;開展延慶地方彩畫源流探究項目,推進相關成果走進冬奧村和媒體接待酒店等冬奧空間,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文化的絢麗多姿,得到了各國運動員和團體的高度評價。

于海寬(右一)與隊員對磚窯進行考古清理

扎根基層一線,帶領文博隊伍取得突出成績

作為延慶博物館(文物管理所)的負責人,他始終按照“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文物工作方針,盡職盡責,開拓創(chuàng)新,不斷在文博領域取得新的突破。16年間,他參與完成各類古建筑修繕近百處,長城搶險20余公里,開展文物技防項目數十項,參與京西地區(qū)工業(yè)遺產調查、延慶區(qū)古民居調查、延慶區(qū)紅色資源復核、延慶區(qū)石窟寺專項調查等多項專題調查工作。在他的帶領下,延慶率先在全市開展長城資源高精度數字化保護工程,創(chuàng)新開展古建筑消防預警系統(tǒng)建設,率先建立文物資源數字化檔案數據庫,并探索野外流散石刻文物防盜系統(tǒng)建設,為全市文博行業(yè)樹立了又一標桿。

當前位置: 首頁 >  北京榜樣 >  往屆回顧 >  2024年 >  6月 >  第一周榜單
[敬業(yè)奉獻]于海寬:數字化保護長城功在千秋
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 2024-06-03
于海寬

一、人物介紹

于海寬,男,1977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區(qū)博物館(文物管理所)副館長。他秉承“賡續(xù)血脈,做長城保護鋪路石”的理念,扎根基層鉆研文物工作16年,全面摸清延慶180公里長城“家底”,對境內473座敵臺、86座烽火臺和42處城堡“如數家珍”。在全國率先實現長城險情線上診療,在全市開辟長城考古先河,利用社會資源開展大莊科段長城研究性修繕,創(chuàng)立23.3公里磚石長城數字化利用標志性項目,健全320處不可移動文物“四有”檔案,搶救性保護了28處古建筑等文化遺產。以自身野外調查經驗為基礎,培育134名長城保護員,全面提升野外巡查技巧、險情緊急處置能力,切實打通長城巡查“最后一公里”,帶動更多“長城守護人”為延慶區(qū)長城文化帶建設貢獻力量。

于海寬(左一)與隊員現場確認長城保護工作

二、事跡介紹

于海寬,男,1977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區(qū)博物館(文物管理所)副館長。他秉承“賡續(xù)血脈,做長城保護鋪路石”的理念,扎根基層鉆研文物工作17年,全面摸清延慶180公里長城“家底”,對境內473座敵臺、86座烽火臺和42處城堡“如數家珍”。在全國率先實現長城險情線上診療,在全市開辟長城考古先河,利用社會資源開展大莊科段長城研究性修繕,創(chuàng)立23.3公里磚石長城數字化利用標志性項目,健全320處不可移動文物“四有”檔案,搶救性保護了28處古建筑等文化遺產。以自身野外調查經驗為基礎,培育134名長城保護員,全面提升野外巡查技巧、險情緊急處置能力,切實打通長城巡查“最后一公里”,帶動更多“長城守護人”為延慶區(qū)長城文化帶建設貢獻力量。

肩負莊嚴使命,做長城文化帶建設排頭兵

于海寬(左二)實地確認長城修繕工作

于海寬堅守長城遺產保護底線,積極推進長城遺產搶險保護工作,先后參與長城搶險修繕任務40余項,帶領全國明長城資源調查延慶二組,跋山涉水,完成了延慶境內170余公里磚石、石、土長城的現場踏勘、資料整理、實地復核等工作,摸清了全區(qū)長城家底,并率先采用GIS技術標注延慶區(qū)長城資源分布圖,制作“長城上的足跡”專題片,獲得社會各界一致好評,為延慶區(qū)明長城保護研究打下良好基礎。編制《延慶區(qū)長城保護發(fā)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研究確定各項重點工程50余項,系統(tǒng)推進長城文化帶全局工作。在北京率先建立長城保護員隊伍,率先開展長城資源高精度三維數字保護工程,使延慶的長城文化帶建設走在全市前列。

樹立大局意識,在地區(qū)發(fā)展大事中做出積極貢獻

2019北京世園會期間,他配合推進考古發(fā)掘工作,發(fā)掘墓葬千余座,出土珍貴文物數百件,擴展世園公園文化內涵。北京2022年冬奧會期間,他積極推動“長城腳下的冬奧盛會”(延慶賽區(qū))文化組團展示弘揚工程,舉辦冬奧主題非遺展,以非遺為平臺弘揚冬奧文化;開展延慶地方彩畫源流探究項目,推進相關成果走進冬奧村和媒體接待酒店等冬奧空間,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文化的絢麗多姿,得到了各國運動員和團體的高度評價。

于海寬(右一)與隊員對磚窯進行考古清理

扎根基層一線,帶領文博隊伍取得突出成績

作為延慶博物館(文物管理所)的負責人,他始終按照“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文物工作方針,盡職盡責,開拓創(chuàng)新,不斷在文博領域取得新的突破。16年間,他參與完成各類古建筑修繕近百處,長城搶險20余公里,開展文物技防項目數十項,參與京西地區(qū)工業(yè)遺產調查、延慶區(qū)古民居調查、延慶區(qū)紅色資源復核、延慶區(qū)石窟寺專項調查等多項專題調查工作。在他的帶領下,延慶率先在全市開展長城資源高精度數字化保護工程,創(chuàng)新開展古建筑消防預警系統(tǒng)建設,率先建立文物資源數字化檔案數據庫,并探索野外流散石刻文物防盜系統(tǒng)建設,為全市文博行業(yè)樹立了又一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