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北京榜樣 >  往屆回顧 >  2021年 >  6月 >  第四周榜單
[敬業(yè)奉獻]張禮:從教70余載 用講臺延續(xù)一生所愛
首都文明網(wǎng) 2021-06-28

張禮

  一、人物介紹

  張禮,男,1925年1月出生,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返聘教授、物理系退休教授。

  24歲即開始在大學任教的張禮參與了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創(chuàng)建,他主編的教材被評為國家重點教材、論文被國際公認為奠基性文獻。他從教72年,依然活躍在講臺,是清華大學年齡最長的教授,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無數(shù)。疫情中96歲高齡的他在搭檔配合下挑戰(zhàn)在線教學,深受學生喜愛。

  二、主要事跡

從教70余載 用講臺延續(xù)一生所愛

  24歲第一次登上講臺時,學生的年齡跟自己差不多,而如今,學生們早已是自己孫輩的年齡,張禮卻始終沒有離開過講臺。擁有超長執(zhí)教時間的張禮,是清華大學年齡最大的授課教師。

  張禮1925年出生于天津,1946年以理學院第一名的成績從輔仁大學畢業(yè),1949年放棄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免費攻讀研究生的機會回北洋大學物理系任教,第一次登上了講臺。1953年,到蘇聯(lián)列寧格勒大做理論物理研究生,所發(fā)表的有關“電子-正電子系統(tǒng)的定態(tài)及其湮沒轉(zhuǎn)變”的論文,被國際公認為是正電子湮沒譜學的奠基性文獻。1957年,張禮到清華大學工作,參與創(chuàng)建工程物理系,曾任工物系核物理教研組主任、副系主任、主任。1982年又出任物理系復系后的首位系主任。

  張禮1949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受啟發(fā)于身邊預備黨員同學,張禮向著黨組織一點點靠近,他曾說:“我愿意在組織生活和實際工作考驗中徹底改造自己,堅定階級立場,在黨的領導下為無產(chǎn)階級革命事業(yè)而努力。”

  從1957年來到清華,張禮講了各種各樣的課程,其中絕大多數(shù)課程都不是他曾經(jīng)學過的,需要他再去學習。“我從這種學習中收獲了很多,隨著對物理接觸面的擴大,我對物理的愛好乃至敬畏也就越多。”張禮說,正是在教與學的不斷實踐中,他愈發(fā)感受到物理學的深奧與有趣,感受到物理學和物理學家們的了不起。

  為什么愛教學生?張禮的回答是:“我想把我對物理學的熱愛傳遞給學生,讓他們能夠熱愛物理。”在張禮看來,作為教師的責任,是要為國家培養(yǎng)擔起科學未來的青年學子。作為一名對黨忠誠的老黨員,他將培養(yǎng)學生成長并走上國家各個關鍵崗位,作為人生的最大意義。“在清華這么多年,我覺得我的本事沒有多大,好在清華的學生很優(yōu)秀,通過我的教學把他們的積極性發(fā)揮出來,他們成長我也盡了一分力量。”談到學生,張禮總是忍不住激動,他說,“看到這么多年,這么多學生到了國家的各個崗位,很多人成了骨干,這是我最大的安慰,這就是我生活的意義,活著就是為了這個!”

張禮在課堂上教學

張禮正在課堂上教學

  70余年躬耕教學,96歲的張禮仍然站在清華大學的講臺上。“量子力學前沿選題”這門課從1998年開課,張禮講了20多年。作為一門研究生專業(yè)課程,每年也都會有很多高年級本科生選修這門課。為確保所授課程讓學生有最大的收獲,張禮每年不斷更新修改講義,每次課前,要用至少一個下午加一個晚上備課,課程所用的PPT都是他親手制作的。

張禮正在進行線上授課

  2020年春季學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張禮開始挑戰(zhàn)線上教學。他搭檔助教胡嘉仲聯(lián)合開設“量子力學前沿選題”在線課堂,通過雨課堂+微信群的方式挑戰(zhàn)在線教學。對于張禮來說,這是從教70余年“挑戰(zhàn)無極限”的“再出發(fā)”。張禮感慨同學們通過微信群隨時提問、及時解答的上課方式“簡直太好了,對學生尤其有好處”。因授課效果顯著,被多家主流媒體報道。

  “這門課張先生講授了不知多少次,但他依然每年親自準備講義,這次聯(lián)合授課,他主動找我就課堂的內(nèi)容設計又討論了不知多少回。先生的精神,可敬、可佩!”作為教師“新人”的胡嘉仲感慨地說:“張先生的課有很多內(nèi)容是前沿的,書本上可能寫不太清楚的,需要不斷學習和鉆研,這讓我們覺得非常有收獲。”

  不僅在講課上,張禮在科研上也保持了旺盛的熱情。他長期從事物理學教學和科研工作,退休后依然堅持工作。1958年發(fā)表的“電子-正電子系統(tǒng)的定態(tài)及其湮沒轉(zhuǎn)變”研究論文,國際公認為正電子湮沒譜學的奠基性文獻。在宏觀量子現(xiàn)象、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理論以及微擾量子色動力學法等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有創(chuàng)見的成果。2009年,84歲的他作為第一作者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發(fā)表論文,并承擔了《清華物理叢書》的編寫工作。2013年,他還因提出場論中的旋量演算新方法獲得中國物理學會周培源獎。

張禮從教68周年暨九十華誕

  在70余年的教學生涯中,起初張禮希望盡量讓學生學懂知識,后來他發(fā)現(xiàn),更重要的是啟發(fā)學生的興趣和鉆研課程的動力。“物理學中真正有創(chuàng)造的研究者,是會找問題,知道問題在哪里。”張禮說。他總是希望能夠盡量讓學生理解,一種思想的創(chuàng)始者是怎樣想到這個問題,又怎么解決問題的。如何做到呢?張禮發(fā)現(xiàn),最好的方法是作案例分析。于是,他去看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的報告,了解他們是怎么工作、怎么獲獎的,然后把這些東西講給學生。

  后來,在時任物理系主任陳皓明教授的建議下,張禮組織了十幾位教授一起講,于是就有了一門叫做“近代物理學進展”的課程。1997年,在講課的基礎上,由張禮主編的《近代物理學進展》一書出版,被評為“九五”國家教委重點教材,張禮也因此獲得北京市教學改革一等獎。

張禮在研究生班成立四十周年紀念研討會發(fā)言

  1986年,楊振寧先生在北京以“相位與近代物理”為題作了9次學術報告,內(nèi)容涉及近代物理中很多重要概念的萌芽、發(fā)展和確立。張禮聽了全部報告,深受啟發(fā)。事后,他和南開大學葛墨林教授決定合作寫一本《量子力學的前沿問題》,以幫助研究生完成從課程學習到科研實踐的過渡。因著對物理的熱愛,研究方向為粒子物理的張禮,在凝聚態(tài)和統(tǒng)計物理方向從頭學起。張禮記得,連學帶寫他大約花費了五六年的時間,雖然辛苦,但自己的視野也因此得到了擴展。

  物理系研究生陳鋒在師兄的推薦下選修了張禮老師的“量子力學前沿選題”,他說:“我上學期在科研中遇到幾個問題,都在這門課里找到了答案,上完這門課確實獲益很多,我非常感激張禮老師。”

  “自己知道1、2、3,就教給學生1、2、3,這不是一位好教師。教師必須愛自己的學生,要把對于未知的好奇心和探索求知的科學精神傳授給學生。”談起熱愛的教學,張禮的眉眼都會溢出幸福。

當前位置: 首頁 >  北京榜樣 >  往屆回顧 >  2021年 >  6月 >  第四周榜單
[敬業(yè)奉獻]張禮:從教70余載 用講臺延續(xù)一生所愛
首都文明網(wǎng) 2021-06-28

張禮

  一、人物介紹

  張禮,男,1925年1月出生,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返聘教授、物理系退休教授。

  24歲即開始在大學任教的張禮參與了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創(chuàng)建,他主編的教材被評為國家重點教材、論文被國際公認為奠基性文獻。他從教72年,依然活躍在講臺,是清華大學年齡最長的教授,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無數(shù)。疫情中96歲高齡的他在搭檔配合下挑戰(zhàn)在線教學,深受學生喜愛。

  二、主要事跡

從教70余載 用講臺延續(xù)一生所愛

  24歲第一次登上講臺時,學生的年齡跟自己差不多,而如今,學生們早已是自己孫輩的年齡,張禮卻始終沒有離開過講臺。擁有超長執(zhí)教時間的張禮,是清華大學年齡最大的授課教師。

  張禮1925年出生于天津,1946年以理學院第一名的成績從輔仁大學畢業(yè),1949年放棄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免費攻讀研究生的機會回北洋大學物理系任教,第一次登上了講臺。1953年,到蘇聯(lián)列寧格勒大做理論物理研究生,所發(fā)表的有關“電子-正電子系統(tǒng)的定態(tài)及其湮沒轉(zhuǎn)變”的論文,被國際公認為是正電子湮沒譜學的奠基性文獻。1957年,張禮到清華大學工作,參與創(chuàng)建工程物理系,曾任工物系核物理教研組主任、副系主任、主任。1982年又出任物理系復系后的首位系主任。

  張禮1949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受啟發(fā)于身邊預備黨員同學,張禮向著黨組織一點點靠近,他曾說:“我愿意在組織生活和實際工作考驗中徹底改造自己,堅定階級立場,在黨的領導下為無產(chǎn)階級革命事業(yè)而努力。”

  從1957年來到清華,張禮講了各種各樣的課程,其中絕大多數(shù)課程都不是他曾經(jīng)學過的,需要他再去學習。“我從這種學習中收獲了很多,隨著對物理接觸面的擴大,我對物理的愛好乃至敬畏也就越多。”張禮說,正是在教與學的不斷實踐中,他愈發(fā)感受到物理學的深奧與有趣,感受到物理學和物理學家們的了不起。

  為什么愛教學生?張禮的回答是:“我想把我對物理學的熱愛傳遞給學生,讓他們能夠熱愛物理。”在張禮看來,作為教師的責任,是要為國家培養(yǎng)擔起科學未來的青年學子。作為一名對黨忠誠的老黨員,他將培養(yǎng)學生成長并走上國家各個關鍵崗位,作為人生的最大意義。“在清華這么多年,我覺得我的本事沒有多大,好在清華的學生很優(yōu)秀,通過我的教學把他們的積極性發(fā)揮出來,他們成長我也盡了一分力量。”談到學生,張禮總是忍不住激動,他說,“看到這么多年,這么多學生到了國家的各個崗位,很多人成了骨干,這是我最大的安慰,這就是我生活的意義,活著就是為了這個!”

張禮在課堂上教學

張禮正在課堂上教學

  70余年躬耕教學,96歲的張禮仍然站在清華大學的講臺上。“量子力學前沿選題”這門課從1998年開課,張禮講了20多年。作為一門研究生專業(yè)課程,每年也都會有很多高年級本科生選修這門課。為確保所授課程讓學生有最大的收獲,張禮每年不斷更新修改講義,每次課前,要用至少一個下午加一個晚上備課,課程所用的PPT都是他親手制作的。

張禮正在進行線上授課

  2020年春季學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張禮開始挑戰(zhàn)線上教學。他搭檔助教胡嘉仲聯(lián)合開設“量子力學前沿選題”在線課堂,通過雨課堂+微信群的方式挑戰(zhàn)在線教學。對于張禮來說,這是從教70余年“挑戰(zhàn)無極限”的“再出發(fā)”。張禮感慨同學們通過微信群隨時提問、及時解答的上課方式“簡直太好了,對學生尤其有好處”。因授課效果顯著,被多家主流媒體報道。

  “這門課張先生講授了不知多少次,但他依然每年親自準備講義,這次聯(lián)合授課,他主動找我就課堂的內(nèi)容設計又討論了不知多少回。先生的精神,可敬、可佩!”作為教師“新人”的胡嘉仲感慨地說:“張先生的課有很多內(nèi)容是前沿的,書本上可能寫不太清楚的,需要不斷學習和鉆研,這讓我們覺得非常有收獲。”

  不僅在講課上,張禮在科研上也保持了旺盛的熱情。他長期從事物理學教學和科研工作,退休后依然堅持工作。1958年發(fā)表的“電子-正電子系統(tǒng)的定態(tài)及其湮沒轉(zhuǎn)變”研究論文,國際公認為正電子湮沒譜學的奠基性文獻。在宏觀量子現(xiàn)象、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理論以及微擾量子色動力學法等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有創(chuàng)見的成果。2009年,84歲的他作為第一作者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發(fā)表論文,并承擔了《清華物理叢書》的編寫工作。2013年,他還因提出場論中的旋量演算新方法獲得中國物理學會周培源獎。

張禮從教68周年暨九十華誕

  在70余年的教學生涯中,起初張禮希望盡量讓學生學懂知識,后來他發(fā)現(xiàn),更重要的是啟發(fā)學生的興趣和鉆研課程的動力。“物理學中真正有創(chuàng)造的研究者,是會找問題,知道問題在哪里。”張禮說。他總是希望能夠盡量讓學生理解,一種思想的創(chuàng)始者是怎樣想到這個問題,又怎么解決問題的。如何做到呢?張禮發(fā)現(xiàn),最好的方法是作案例分析。于是,他去看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的報告,了解他們是怎么工作、怎么獲獎的,然后把這些東西講給學生。

  后來,在時任物理系主任陳皓明教授的建議下,張禮組織了十幾位教授一起講,于是就有了一門叫做“近代物理學進展”的課程。1997年,在講課的基礎上,由張禮主編的《近代物理學進展》一書出版,被評為“九五”國家教委重點教材,張禮也因此獲得北京市教學改革一等獎。

張禮在研究生班成立四十周年紀念研討會發(fā)言

  1986年,楊振寧先生在北京以“相位與近代物理”為題作了9次學術報告,內(nèi)容涉及近代物理中很多重要概念的萌芽、發(fā)展和確立。張禮聽了全部報告,深受啟發(fā)。事后,他和南開大學葛墨林教授決定合作寫一本《量子力學的前沿問題》,以幫助研究生完成從課程學習到科研實踐的過渡。因著對物理的熱愛,研究方向為粒子物理的張禮,在凝聚態(tài)和統(tǒng)計物理方向從頭學起。張禮記得,連學帶寫他大約花費了五六年的時間,雖然辛苦,但自己的視野也因此得到了擴展。

  物理系研究生陳鋒在師兄的推薦下選修了張禮老師的“量子力學前沿選題”,他說:“我上學期在科研中遇到幾個問題,都在這門課里找到了答案,上完這門課確實獲益很多,我非常感激張禮老師。”

  “自己知道1、2、3,就教給學生1、2、3,這不是一位好教師。教師必須愛自己的學生,要把對于未知的好奇心和探索求知的科學精神傳授給學生。”談起熱愛的教學,張禮的眉眼都會溢出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