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北京榜樣 >  往屆回顧 >  2016年 >  5月 >  第四周榜單
[熱心公益]王培杰:義務施教腦癱兒
首都文明網(wǎng) 2016-05-23

一、簡介

王培杰,女,1946年出生,朝陽區(qū)高碑店西社區(qū)退休教師。

退休后王培杰投身公益,上門為村里一腦癱患兒義務教學長達9年。當孩子把老師為他寫的《感恩的心》完整地讀給爸媽聽時,他們感動得落了淚。王培杰還為多動癥兒童補習課程、做“助學志愿者”“助教志愿者”、在村里教授“弟子規(guī)”,并抽空為精神殘疾人做心里疏導。

  二、主要事跡

義務施教腦癱兒

“每次看見村里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對,我就忍不住過去插個嘴,提點建議。”王培杰笑了笑說,這是“戒不掉的職業(yè)病”。

這位從小學教育行業(yè)退休14年的老教師,滿頭白發(fā),戴著金屬邊的白框眼鏡,不足1米6的個子,瘦小卻很硬朗。

她說,“老師”這兩個字,伴隨了自己一生。在半壁店小學教學30多年,退休后義務教育村里一名腦癱患兒9年,為一名多動癥兒童補習課程兩年多,在打工子弟學校做“助學志愿者”,在村里教授“弟子規(guī)”8年……

王培杰老師為青少年培訓

“我不是黨員,也不是干部,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干點普普通通的小事。只不過比別人愛多管‘閑事’,但我覺得這樣的生活挺有意思。我很感恩,也希望將感恩教給每一個孩子,這樣的生活,即便退休了也很充實。”王培杰老人說。

“對于王老師,我只能用佩服兩個字。人們都或多或少幫助過他人,王老師的可貴,在于堅持。”談到王培杰,朝陽區(qū)高碑店西社區(qū)居委會書記劉新夸贊道。

  義務送教殘疾兒童 孩子的成長是最好的回報

“我不只是把他當學生,也把他當我的孫子。”退休教師王培杰說。2001年,王培杰結束了30多年的教師工作。2004年起,她開始參與上門教育殘疾兒童的公益活動。一教就是9年。王培杰已經(jīng)69歲了,走起路來腰桿依舊挺得筆直,衣服打理得整潔大方。走在村子里,男女老少見了她,都熱情地招呼她“王老師”。

她口中的“孫子”,是她自2004年夏天起,教育的患有重型腦癱的學生李祎德,13歲的他只有5歲孩子的智力。雖然送教上門前,王培杰已經(jīng)對李祎德的情況有所了解。但第一次見到李祎德時,她還是觸動不小。

“他就這么一直躲在角落里,頭也不抬一下,我跟他打招呼,他話也不愿多說一句。”王培杰回憶道,13歲,是正常孩子最活潑的年紀,他卻孤僻地不愿意與人交流。王培杰摸了摸孩子的頭,堅定了教導他的決心。

王培杰按照正常學校的教育方式,每天到李祎德家中上兩小時課,周末和寒暑假休息。她從一年級的基礎教育開始抓起。拼音、漢字、數(shù)學等看似簡單的課程,對李祎德卻是不小的困難。

李祎德視力不好,說話不利索,教授拼音成了最困難的課程。為此,每一個聲母的發(fā)音,王培杰都要把臉湊到孩子眼前,讓他用手摸她的嘴型,教他舌頭的位置,反復練習;教漢字時,王培杰就把書本里的每一個字都放大在紙上;教數(shù)學時,王培杰就找來一堆紐扣,讓李祎德摸著數(shù)數(shù)。

李祎德手腳不利索,王培杰還自創(chuàng)了一套手指康復操,“一個雞蛋三毛五”,相對應地用手指比劃出1、0、3、5幾個數(shù)。孩子坐在椅子上,王培杰帶著他上下踏步,進行腿部康復訓練。

“是教學,也是陪伴。”王培杰感嘆道。上課之余,自己還常陪著他做游戲、學唱歌、跳舞,“想讓他快樂一點,成為一個自強自立的陽光男孩”。

王培杰老師輔導自閉癥兒童

  言傳身教 讓孩子們懂感恩

“我常常教育他,無論遇到什么事情,都要保持一顆感恩之心。”對于殘疾孩子,王培杰覺得更重要的,是感恩教育。對于自己,能做到的就是言傳身教。

2009年,在教育李祎德的同時,王培杰參加了“助教志愿者”活動,每周去百年實驗學校一次,進課堂聽課、評課,義務給那里的年輕教師傳授做班主任的經(jīng)驗。

百年實驗學校位于朝陽區(qū)崔各莊附近,王培杰早晨6點出門,騎車10多分鐘到公交站牌,轉三趟公交車,花費2個多小時才能到達。半天的助教結束后,她匆匆吃完學校的工作餐,就開始往村子里趕。

“4點左右回到村子,老伴就來接我,直接送到李祎德家里。”王培杰回想道。

兩年半的助教時間里,王培杰穿梭于孩子和學校之間,她感到生活的充足。“這是我感恩社會的方式,從自身做起,才能更好地教他人學會感恩。”

對李祎德的感恩教育,王培杰從最基本的禮貌教起。最開始教他的生活用語,就是“謝謝”。漸漸地,不愿與人交流的李祎德,到后來有人來家中做客,他都是禮貌的說聲“您好”、“請進”。得到夸獎或禮物,就會甜甜地回復“謝謝”。

王培杰給李祎德寫了首小詩《感恩的心》,他一字不差的讀給爸爸媽媽聽。當孩子把小詩念給爸爸媽媽聽時,他們的眼睛濕潤了,激動得把孩子緊緊地摟在懷中。他還用王培杰所教的知識,在一年的婦女節(jié)時,在紙上寫著大大的“祝媽媽婦女節(jié)快樂”送給媽媽,讓媽媽貼在墻上。

“看著孩子的成長,我很感動?,F(xiàn)在孩子的病情加重,學過的知識在慢慢淡忘,但我相信,感恩的心,會一直保留在他身上。”王培杰說,9年的送教上門雖然已經(jīng)結束,但這個孩子已成為自己時常惦念和看望的“大孫子”。

最近兩年,王培杰的身體也曾出現(xiàn)過不適,但“為村子里的孩子服務,發(fā)揮余熱”仍然是她堅持的生活方式。

街坊的孩子王強(化)患有多動癥,記憶力不好,成績總是跟不上來。2013年送教結束的王培杰和居委會書記溝通,去孩子家里義務輔導課程。

“這個孩子各方面都很正常,就是跟人說話時,常常說著說著就梗起脖子‘啊’的一聲。同時孩子有一定的心理障礙,不愿意與人交流。”對于這樣的孩子,王培杰告訴自己,需要有足夠的耐心,要走進孩子的心里,真正給孩子帶來改變。

第一次跟孩子交流時,王培杰沒有自稱老師,只說自己是鄰居家奶奶。她沒有先提學習,只是拍拍孩子肩膀,夸孩子長得好看,問他最近的生活怎么樣。她選擇用陪伴的方式,在王強放學后,每天去他的家中進行輔導。

“王強情緒總是很低,我常常努力帶著他樂,和他一起玩石頭、剪刀、布,帶他跳扇子舞,學唱歌,讓他開心起來,才能好好學習。”王培杰關注王強的成績,不僅自己進行課后輔導,也時常和他的班主任交流,了解王強學習的變化。她還建議王強的班主任,對于王強,需要以表揚教育為主。

如今,王強和自己的關系越發(fā)親密,有什么事會找她交流。王培杰也時常帶著他去參觀村史博物館,在村子里四處轉轉。

“剛開始孩子家人還提過給我報酬,我一口回絕,‘給錢我就真的不來給孩子輔導了,這是我辦事的原則’。”王培杰的態(tài)度很堅定,幫助別人,是不需要物質(zhì)回報的,只要孩子能越來越好,便是最大的回報了。

熱心幫助身邊人 回饋社會

除了義務教學,王老師還經(jīng)常幫助照顧身邊的人、抽空去做志愿者。2010年在北京市百萬孝星的評選活動中,因多年關心照顧鄰居的孤寡老人金奎被評為北京市萬名孝星榮譽稱號。

王培杰老師在高碑店村社區(qū)百日讀書暨全民學習《弟子規(guī)》啟動儀式上發(fā)言

王培杰老師講授《弟子規(guī)》

同時,王老師還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承擔起村內(nèi)的義務教育工作,多年來經(jīng)常為大家講課,從和諧家庭、和諧社會到文明禮儀。在2010年,高碑店村掀起了全民學習《弟子規(guī)》的高潮,王老師義不容辭地當起了義務授課的工作,先后為學生,專業(yè)隊職工、黨員、商戶等不同人群講課。王老師特別注重青少年的教育,平時還為家長進行關于孩子教育方面的咨詢,為鄰居的孩子義務輔導功課,做心理疏導。

王培杰(左)老師參加百姓宣講活動頒獎

王老師還抽空去高碑店地區(qū)溫馨家園做志愿者,和精神殘疾人一起活動交流,做心理疏導。通過短時間的接觸后,就讓殘疾人感受到她是一個知心朋友,有什么事都愿意跟她說。正像王老師說的:我的生活是充實的,精神是飽滿的,送人玫瑰,留有余香,歡愉似涓涓流水沁我心田。如果我的愛是從一個早晨開始,就迎著朝霞去擁抱生活;如果我的愛是從一個眼神開始,就真誠地打開心靈的窗戶;如果我的愛是從一次感悟開始,就讓思想的光輝變成美化我們這個世界的花朵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北京榜樣官方網(wǎng)站:http://bjby.bjwmb.gov.cn,咨詢電話65661566。

當前位置: 首頁 >  北京榜樣 >  往屆回顧 >  2016年 >  5月 >  第四周榜單
[熱心公益]王培杰:義務施教腦癱兒
首都文明網(wǎng) 2016-05-23

一、簡介

王培杰,女,1946年出生,朝陽區(qū)高碑店西社區(qū)退休教師。

退休后王培杰投身公益,上門為村里一腦癱患兒義務教學長達9年。當孩子把老師為他寫的《感恩的心》完整地讀給爸媽聽時,他們感動得落了淚。王培杰還為多動癥兒童補習課程、做“助學志愿者”“助教志愿者”、在村里教授“弟子規(guī)”,并抽空為精神殘疾人做心里疏導。

  二、主要事跡

義務施教腦癱兒

“每次看見村里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對,我就忍不住過去插個嘴,提點建議。”王培杰笑了笑說,這是“戒不掉的職業(yè)病”。

這位從小學教育行業(yè)退休14年的老教師,滿頭白發(fā),戴著金屬邊的白框眼鏡,不足1米6的個子,瘦小卻很硬朗。

她說,“老師”這兩個字,伴隨了自己一生。在半壁店小學教學30多年,退休后義務教育村里一名腦癱患兒9年,為一名多動癥兒童補習課程兩年多,在打工子弟學校做“助學志愿者”,在村里教授“弟子規(guī)”8年……

王培杰老師為青少年培訓

“我不是黨員,也不是干部,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干點普普通通的小事。只不過比別人愛多管‘閑事’,但我覺得這樣的生活挺有意思。我很感恩,也希望將感恩教給每一個孩子,這樣的生活,即便退休了也很充實。”王培杰老人說。

“對于王老師,我只能用佩服兩個字。人們都或多或少幫助過他人,王老師的可貴,在于堅持。”談到王培杰,朝陽區(qū)高碑店西社區(qū)居委會書記劉新夸贊道。

  義務送教殘疾兒童 孩子的成長是最好的回報

“我不只是把他當學生,也把他當我的孫子。”退休教師王培杰說。2001年,王培杰結束了30多年的教師工作。2004年起,她開始參與上門教育殘疾兒童的公益活動。一教就是9年。王培杰已經(jīng)69歲了,走起路來腰桿依舊挺得筆直,衣服打理得整潔大方。走在村子里,男女老少見了她,都熱情地招呼她“王老師”。

她口中的“孫子”,是她自2004年夏天起,教育的患有重型腦癱的學生李祎德,13歲的他只有5歲孩子的智力。雖然送教上門前,王培杰已經(jīng)對李祎德的情況有所了解。但第一次見到李祎德時,她還是觸動不小。

“他就這么一直躲在角落里,頭也不抬一下,我跟他打招呼,他話也不愿多說一句。”王培杰回憶道,13歲,是正常孩子最活潑的年紀,他卻孤僻地不愿意與人交流。王培杰摸了摸孩子的頭,堅定了教導他的決心。

王培杰按照正常學校的教育方式,每天到李祎德家中上兩小時課,周末和寒暑假休息。她從一年級的基礎教育開始抓起。拼音、漢字、數(shù)學等看似簡單的課程,對李祎德卻是不小的困難。

李祎德視力不好,說話不利索,教授拼音成了最困難的課程。為此,每一個聲母的發(fā)音,王培杰都要把臉湊到孩子眼前,讓他用手摸她的嘴型,教他舌頭的位置,反復練習;教漢字時,王培杰就把書本里的每一個字都放大在紙上;教數(shù)學時,王培杰就找來一堆紐扣,讓李祎德摸著數(shù)數(shù)。

李祎德手腳不利索,王培杰還自創(chuàng)了一套手指康復操,“一個雞蛋三毛五”,相對應地用手指比劃出1、0、3、5幾個數(shù)。孩子坐在椅子上,王培杰帶著他上下踏步,進行腿部康復訓練。

“是教學,也是陪伴。”王培杰感嘆道。上課之余,自己還常陪著他做游戲、學唱歌、跳舞,“想讓他快樂一點,成為一個自強自立的陽光男孩”。

王培杰老師輔導自閉癥兒童

  言傳身教 讓孩子們懂感恩

“我常常教育他,無論遇到什么事情,都要保持一顆感恩之心。”對于殘疾孩子,王培杰覺得更重要的,是感恩教育。對于自己,能做到的就是言傳身教。

2009年,在教育李祎德的同時,王培杰參加了“助教志愿者”活動,每周去百年實驗學校一次,進課堂聽課、評課,義務給那里的年輕教師傳授做班主任的經(jīng)驗。

百年實驗學校位于朝陽區(qū)崔各莊附近,王培杰早晨6點出門,騎車10多分鐘到公交站牌,轉三趟公交車,花費2個多小時才能到達。半天的助教結束后,她匆匆吃完學校的工作餐,就開始往村子里趕。

“4點左右回到村子,老伴就來接我,直接送到李祎德家里。”王培杰回想道。

兩年半的助教時間里,王培杰穿梭于孩子和學校之間,她感到生活的充足。“這是我感恩社會的方式,從自身做起,才能更好地教他人學會感恩。”

對李祎德的感恩教育,王培杰從最基本的禮貌教起。最開始教他的生活用語,就是“謝謝”。漸漸地,不愿與人交流的李祎德,到后來有人來家中做客,他都是禮貌的說聲“您好”、“請進”。得到夸獎或禮物,就會甜甜地回復“謝謝”。

王培杰給李祎德寫了首小詩《感恩的心》,他一字不差的讀給爸爸媽媽聽。當孩子把小詩念給爸爸媽媽聽時,他們的眼睛濕潤了,激動得把孩子緊緊地摟在懷中。他還用王培杰所教的知識,在一年的婦女節(jié)時,在紙上寫著大大的“祝媽媽婦女節(jié)快樂”送給媽媽,讓媽媽貼在墻上。

“看著孩子的成長,我很感動?,F(xiàn)在孩子的病情加重,學過的知識在慢慢淡忘,但我相信,感恩的心,會一直保留在他身上。”王培杰說,9年的送教上門雖然已經(jīng)結束,但這個孩子已成為自己時常惦念和看望的“大孫子”。

最近兩年,王培杰的身體也曾出現(xiàn)過不適,但“為村子里的孩子服務,發(fā)揮余熱”仍然是她堅持的生活方式。

街坊的孩子王強(化)患有多動癥,記憶力不好,成績總是跟不上來。2013年送教結束的王培杰和居委會書記溝通,去孩子家里義務輔導課程。

“這個孩子各方面都很正常,就是跟人說話時,常常說著說著就梗起脖子‘啊’的一聲。同時孩子有一定的心理障礙,不愿意與人交流。”對于這樣的孩子,王培杰告訴自己,需要有足夠的耐心,要走進孩子的心里,真正給孩子帶來改變。

第一次跟孩子交流時,王培杰沒有自稱老師,只說自己是鄰居家奶奶。她沒有先提學習,只是拍拍孩子肩膀,夸孩子長得好看,問他最近的生活怎么樣。她選擇用陪伴的方式,在王強放學后,每天去他的家中進行輔導。

“王強情緒總是很低,我常常努力帶著他樂,和他一起玩石頭、剪刀、布,帶他跳扇子舞,學唱歌,讓他開心起來,才能好好學習。”王培杰關注王強的成績,不僅自己進行課后輔導,也時常和他的班主任交流,了解王強學習的變化。她還建議王強的班主任,對于王強,需要以表揚教育為主。

如今,王強和自己的關系越發(fā)親密,有什么事會找她交流。王培杰也時常帶著他去參觀村史博物館,在村子里四處轉轉。

“剛開始孩子家人還提過給我報酬,我一口回絕,‘給錢我就真的不來給孩子輔導了,這是我辦事的原則’。”王培杰的態(tài)度很堅定,幫助別人,是不需要物質(zhì)回報的,只要孩子能越來越好,便是最大的回報了。

熱心幫助身邊人 回饋社會

除了義務教學,王老師還經(jīng)常幫助照顧身邊的人、抽空去做志愿者。2010年在北京市百萬孝星的評選活動中,因多年關心照顧鄰居的孤寡老人金奎被評為北京市萬名孝星榮譽稱號。

王培杰老師在高碑店村社區(qū)百日讀書暨全民學習《弟子規(guī)》啟動儀式上發(fā)言

王培杰老師講授《弟子規(guī)》

同時,王老師還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承擔起村內(nèi)的義務教育工作,多年來經(jīng)常為大家講課,從和諧家庭、和諧社會到文明禮儀。在2010年,高碑店村掀起了全民學習《弟子規(guī)》的高潮,王老師義不容辭地當起了義務授課的工作,先后為學生,專業(yè)隊職工、黨員、商戶等不同人群講課。王老師特別注重青少年的教育,平時還為家長進行關于孩子教育方面的咨詢,為鄰居的孩子義務輔導功課,做心理疏導。

王培杰(左)老師參加百姓宣講活動頒獎

王老師還抽空去高碑店地區(qū)溫馨家園做志愿者,和精神殘疾人一起活動交流,做心理疏導。通過短時間的接觸后,就讓殘疾人感受到她是一個知心朋友,有什么事都愿意跟她說。正像王老師說的:我的生活是充實的,精神是飽滿的,送人玫瑰,留有余香,歡愉似涓涓流水沁我心田。如果我的愛是從一個早晨開始,就迎著朝霞去擁抱生活;如果我的愛是從一個眼神開始,就真誠地打開心靈的窗戶;如果我的愛是從一次感悟開始,就讓思想的光輝變成美化我們這個世界的花朵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北京榜樣官方網(wǎng)站:http://bjby.bjwmb.gov.cn,咨詢電話6566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