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北京榜樣 >  往屆回顧 >  2014年 >  6月 >  第三周榜單
[自強不息]“我只不過做了想做的事”——記“中國的霍金”王甦菁
首都文明網(wǎng) 2014-06-16

 

王甦菁近照

一、簡介

王甦菁,男,1976年出生,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員。1976年出生時他成了腦癱患兒,手腳行動不便、口齒不清;他17歲接觸電腦,自學成才,2005年被吉林大學破格錄取,攻讀碩士和博士;2008年成為中科院心理學所博士后;2011年國際生物特征識別大會,他是全球邀請的十位有培養(yǎng)前途的博士生之一;他被網(wǎng)民稱為“中國版霍金”。

  二、主要事跡

“我只不過做了想做的事”——記“中國的霍金”王甦菁

王甦菁,1976年出生于江蘇淮安,出生時因“腦缺氧后遺癥”,成了腦癱患兒,他的右手和右腳行動不便,說話也口齒不清。“我一出生就被搶救,家人為我取名‘甦’,意為死而復生。”王甦菁說。

王甦菁的兒時,充滿著苦澀難咽的藥片,輾轉(zhuǎn)各大醫(yī)院的奔波,以及難以計數(shù)的抓物練習。

“電腦能幫我實現(xiàn)夢想”

王甦菁稍長,為幫助他訓練康復,爸爸媽媽要凌晨4點起床,用上班前的時間,扶著他一步步挪動。由于他的右手不受大腦指揮,左手也握筆困難,爸爸媽媽就找來玉米粒、象棋子,幫助他鍛煉手指,一練就是一兩個小時。

王甦菁的父母當時是小學教師,收入微薄。為了給他治病,夫妻二人替人糊紙盒、縫電熱毯,常常半夜才入睡。

1986年,10歲的王甦菁在上海做手術(shù),在病房的電視里,看到能在電腦上作畫。他告訴媽媽,想要一臺電腦??蓩寢尩侥暇┞返纳虉鲆豢?,一臺286電腦要1萬多元。“1986年,我和丈夫的月收入才幾百元,這是個天文數(shù)字。”媽媽陳曉玲說。

念高中時,王甦菁向好朋友借了一本“BASIC”語言,潛心研究,他說:“我隱隱覺得電腦能幫助我實現(xiàn)夢想。”當時電腦還沒普及,學校、單位的電腦也是鳳毛麟角。“哪有人敢讓一個殘疾人用他們的電腦??!后來我外婆小姨湊了1萬多元錢,才給我買了臺286電腦。”王甦菁說,那是1993年他17歲。

王甦菁對電腦如醉如癡,到高中畢業(yè),他已自學了本科計算機專業(yè)的全部課程。1995年王甦菁參加高考,由于殘疾,寫字非常慢,考到后來手寫出了血泡。最后,他的高考分數(shù)雖然過線,但因為身體殘疾,沒有被錄取。

后來,王甦菁進入連云港廣播電視大學就讀。電大畢業(yè)后,王甦菁進入江蘇灌云縣中學,工作是管理機房,一干就是8年。“這份工作非常穩(wěn)定,也適合我的身體,方方面面給予我很多照顧,但我總是感覺生活缺少一種挑戰(zhàn)。”王甦菁說。

“有電腦就能和人競爭”

1997年,由王甦菁設計的CASL匯編語言編譯器問世,受到中國第一代計算機軟件教學專家、南京大學教授錢士鈞的高度評價。

1997年,王甦菁參加教育部等單位舉辦的“首屆中國大學生電腦大賽”,是唯一的殘疾人選手。在眾多清華、北大高材生中,王甦菁以電大學生的身份,成功闖入決賽。

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出席頒獎儀式,專門來到王甦菁的輪椅前,握著他的手感嘆道:“你作為一名自學成才的殘疾學生,能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是跨世紀的人才,真是不容易。”

1998年,王甦菁以高分通過國家級高級程序員資格考試。

王甦菁并不喜歡學校管理機房的工作,決定報考碩士研究生,但考研十分艱辛。王甦菁說:“因為寫字慢,我經(jīng)常是題都會,就是時間不夠用,因此,考研考了三年都沒過線。”最后,王甦菁抱著一絲希望,給鄒家華寫了封信,表達他想繼續(xù)深造的想法。

此后,國內(nèi)幾所高校,愿意為王甦菁單設考場。2005年,吉林大學破格錄取王甦菁就讀軟件碩士研究生。期間,他與導師一起參與了幾個國家級或省部級項目的科研攻關(guān)。

王甦菁說:“我的雙手雖然不能正常寫字,但借助電腦,實現(xiàn)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我充其量是個幸運兒”

2008年,王甦菁再次向博士學位沖擊,被破格錄取為吉林大學計算機學院2008級博士研究生。師從計算機專家周春光教授,進行計算機視覺和識別的研究。

讀博期間,王甦菁刻苦鉆研,在導師周春光的指導下,發(fā)表論文30余篇,其中5篇系SCI(科學引文索引)文章。“他是肯塌下心來做學問的人。”周春光說。

 

參加活動前要選好衣服

 

王甦菁接收空乘人員服務

 

王甦菁走無障礙通道

 

參加活動的王甦菁 

2011年10月,作為中國唯一的受邀者,王甦菁參加了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國際生物識別大會,大會的博士生論壇,有全球10位該領域最具前途的博士生參會。

其實,早在2009年,王甦菁就進入了組委會的視線,因故擱置。而這一次,組委會愿支付1500美元的食宿費。對這次大會,王甦菁說:“此行開闊了視野,拓寬了思路,回來后還有更多重要的事情要做,并且和參會的專家學者們還有學術(shù)上的交流,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2012年9月,王甦菁進入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攻讀博士后,師從心理研究所所長傅小蘭。以微表情作為研究方向,用計算機技術(shù)進行微表情的自動識別。

 

“拍照了,樂一個”

 

快樂的王甦菁

有人稱王甦菁是“我們的英雄”,而王甦菁搖了搖頭:“不能叫我英雄,我充其量只是一個幸運兒。”

北京榜樣官方網(wǎng)站:http://bjby.bjwmb.gov.cn,咨詢電話:65661566。

當前位置: 首頁 >  北京榜樣 >  往屆回顧 >  2014年 >  6月 >  第三周榜單
[自強不息]“我只不過做了想做的事”——記“中國的霍金”王甦菁
首都文明網(wǎng) 2014-06-16

 

王甦菁近照

一、簡介

王甦菁,男,1976年出生,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員。1976年出生時他成了腦癱患兒,手腳行動不便、口齒不清;他17歲接觸電腦,自學成才,2005年被吉林大學破格錄取,攻讀碩士和博士;2008年成為中科院心理學所博士后;2011年國際生物特征識別大會,他是全球邀請的十位有培養(yǎng)前途的博士生之一;他被網(wǎng)民稱為“中國版霍金”。

  二、主要事跡

“我只不過做了想做的事”——記“中國的霍金”王甦菁

王甦菁,1976年出生于江蘇淮安,出生時因“腦缺氧后遺癥”,成了腦癱患兒,他的右手和右腳行動不便,說話也口齒不清。“我一出生就被搶救,家人為我取名‘甦’,意為死而復生。”王甦菁說。

王甦菁的兒時,充滿著苦澀難咽的藥片,輾轉(zhuǎn)各大醫(yī)院的奔波,以及難以計數(shù)的抓物練習。

“電腦能幫我實現(xiàn)夢想”

王甦菁稍長,為幫助他訓練康復,爸爸媽媽要凌晨4點起床,用上班前的時間,扶著他一步步挪動。由于他的右手不受大腦指揮,左手也握筆困難,爸爸媽媽就找來玉米粒、象棋子,幫助他鍛煉手指,一練就是一兩個小時。

王甦菁的父母當時是小學教師,收入微薄。為了給他治病,夫妻二人替人糊紙盒、縫電熱毯,常常半夜才入睡。

1986年,10歲的王甦菁在上海做手術(shù),在病房的電視里,看到能在電腦上作畫。他告訴媽媽,想要一臺電腦。可媽媽到南京路的商場一看,一臺286電腦要1萬多元。“1986年,我和丈夫的月收入才幾百元,這是個天文數(shù)字。”媽媽陳曉玲說。

念高中時,王甦菁向好朋友借了一本“BASIC”語言,潛心研究,他說:“我隱隱覺得電腦能幫助我實現(xiàn)夢想。”當時電腦還沒普及,學校、單位的電腦也是鳳毛麟角。“哪有人敢讓一個殘疾人用他們的電腦啊!后來我外婆小姨湊了1萬多元錢,才給我買了臺286電腦。”王甦菁說,那是1993年他17歲。

王甦菁對電腦如醉如癡,到高中畢業(yè),他已自學了本科計算機專業(yè)的全部課程。1995年王甦菁參加高考,由于殘疾,寫字非常慢,考到后來手寫出了血泡。最后,他的高考分數(shù)雖然過線,但因為身體殘疾,沒有被錄取。

后來,王甦菁進入連云港廣播電視大學就讀。電大畢業(yè)后,王甦菁進入江蘇灌云縣中學,工作是管理機房,一干就是8年。“這份工作非常穩(wěn)定,也適合我的身體,方方面面給予我很多照顧,但我總是感覺生活缺少一種挑戰(zhàn)。”王甦菁說。

“有電腦就能和人競爭”

1997年,由王甦菁設計的CASL匯編語言編譯器問世,受到中國第一代計算機軟件教學專家、南京大學教授錢士鈞的高度評價。

1997年,王甦菁參加教育部等單位舉辦的“首屆中國大學生電腦大賽”,是唯一的殘疾人選手。在眾多清華、北大高材生中,王甦菁以電大學生的身份,成功闖入決賽。

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出席頒獎儀式,專門來到王甦菁的輪椅前,握著他的手感嘆道:“你作為一名自學成才的殘疾學生,能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是跨世紀的人才,真是不容易。”

1998年,王甦菁以高分通過國家級高級程序員資格考試。

王甦菁并不喜歡學校管理機房的工作,決定報考碩士研究生,但考研十分艱辛。王甦菁說:“因為寫字慢,我經(jīng)常是題都會,就是時間不夠用,因此,考研考了三年都沒過線。”最后,王甦菁抱著一絲希望,給鄒家華寫了封信,表達他想繼續(xù)深造的想法。

此后,國內(nèi)幾所高校,愿意為王甦菁單設考場。2005年,吉林大學破格錄取王甦菁就讀軟件碩士研究生。期間,他與導師一起參與了幾個國家級或省部級項目的科研攻關(guān)。

王甦菁說:“我的雙手雖然不能正常寫字,但借助電腦,實現(xiàn)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我充其量是個幸運兒”

2008年,王甦菁再次向博士學位沖擊,被破格錄取為吉林大學計算機學院2008級博士研究生。師從計算機專家周春光教授,進行計算機視覺和識別的研究。

讀博期間,王甦菁刻苦鉆研,在導師周春光的指導下,發(fā)表論文30余篇,其中5篇系SCI(科學引文索引)文章。“他是肯塌下心來做學問的人。”周春光說。

 

參加活動前要選好衣服

 

王甦菁接收空乘人員服務

 

王甦菁走無障礙通道

 

參加活動的王甦菁 

2011年10月,作為中國唯一的受邀者,王甦菁參加了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國際生物識別大會,大會的博士生論壇,有全球10位該領域最具前途的博士生參會。

其實,早在2009年,王甦菁就進入了組委會的視線,因故擱置。而這一次,組委會愿支付1500美元的食宿費。對這次大會,王甦菁說:“此行開闊了視野,拓寬了思路,回來后還有更多重要的事情要做,并且和參會的專家學者們還有學術(shù)上的交流,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2012年9月,王甦菁進入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攻讀博士后,師從心理研究所所長傅小蘭。以微表情作為研究方向,用計算機技術(shù)進行微表情的自動識別。

 

“拍照了,樂一個”

 

快樂的王甦菁

有人稱王甦菁是“我們的英雄”,而王甦菁搖了搖頭:“不能叫我英雄,我充其量只是一個幸運兒。”

北京榜樣官方網(wǎng)站:http://bjby.bjwmb.gov.cn,咨詢電話:65661566。